“黎明行动”
1950年的汉城、1968年的顺化、1993年的索马里,都曾是美军不堪回首的记忆。面对费卢杰,心有余悸的美军一度不停地进行各种训练与演习,因为他们急切地想用一场胜利来为自己“正名”。硝烟散却,1:30――美军与反美武装阵亡人数的比例,宣告了美军在费卢杰第一次成为巷战的胜利者。
无疑这是信息化条件下城市巷战的经典,在凸显美军实施城市作战新特点的同时,也折射出城市作战的全新理念。
抵抗之都:费卢杰
费卢杰一词源于叙利亚语,是“分支”的意思。该城位于伊拉克最大的安巴尔省境内,在巴格达以西约60千米处,人口约30万,95%是逊尼派穆斯林,是逊尼派聚集的重要城市之一。幼发拉底河依城而过,200多座清真寺散落其间,有“清真寺城”之称。城区被连接巴格达和约旦首都安曼的10号公路分成两部分,城市布局混乱,建筑杂乱无章,居民区、商业区与工业区相互混杂,街道狭窄。房屋通常由砖块和石灰砌成,每间房子都有多个出入口,且相互之间紧密相连,是反美武装分子进行城市巷战的理想场所。
2003年美英联军攻入伊拉克境内时,伊拉克边境即陷入力量真空状态,周边国家的反美势力趁机渗入,与伊拉克境内的反抗军在城内集结。费卢杰城内的民众在初期欢呼美军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后,对美军的一连串滥杀行动产生了强烈的对抗情绪,抵抗活动随之兴起。美军所采取的强硬军事镇压手段。又导致更多平民的伤亡,使反抗活动愈演愈烈。
2004年3月24日,美第82空降师将费卢杰城的防卫任务移交给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部队。在换防后的lO天内,海军陆战队员们频繁遭到反美武装分子的袭击,造成7名陆战队员死亡。2004年3月31日,4名美国黑水保安公司人员在费卢杰闹市区遭反美武装分子射杀,随后被游街、碎尸。此举与1993年摩加迪沙美军士兵阵亡后遭部族武装暴尸一样,引发美国国内民众强烈不满。海军陆战队接防安巴尔省的第5天,便对这座城市发动了大规模清剿。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战果廖廖,美军提出暂时停火一周,双方进行了多次谈判,然而,零星的冲突从未中断,死亡人数也不断增加。至4月29日,美军决定撤到费卢杰郊区。并把城市移交给由前伊拉克退伍士兵和前萨达姆政府官员组成的“费卢杰旅”,但是费卢杰并没有被“费卢杰旅”顺利接管,反而迅速落入了多个反美武装组织手中。美国媒体把此次美军从费卢杰撤退看作是美军的失败。至
5月25日,费卢杰城彻底陷入了无政府状态,这里变成了反美武装分子的“抵抗之都”。随后发生了一系列针对美军士兵的袭击,造成了17人死伤。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说:“我们已进入解决费卢杰问题的最后阶段,如果不能和平解决费卢杰问题,我别无选择,只能采取军事行动。”
美军再次对费卢杰城大规模地面进攻迫在眉睫。
双方作战力量对比
美伊联军对费卢杰发起的“黎明行动”是一次联合作战行动。参战的部队包括:美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部队、陆军第1骑兵师、陆军第1步兵师,约12000人,以及2000名伊拉克临时政府部队军人。所有地面部队被编成两个团战斗队(RCT),RCT-1团战斗队由3-1,3-5,2-7编成,主要任务是清剿城市西半部的敌人。RCT-7团战斗队由1-8,1-3,2-2编成,主要任务是清剿城市东半部的敌人。伊拉克临时政府部队官兵被分别配属到两个团战斗队中。美军配备了大量的重型武器,如
M1A1坦克、155毫米榴弹炮、“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等,还有20多种战机可进行空中火力和信息支援。
美军判断,费卢杰聚集的反美武装人数大概在3000人左右,其中部分人在美军攻击展开前已经逃出该城,但也有其它武装游击队“陆续加入”,因此武装分子确切数量无从查明。与美军相比,费卢杰城中的反美武装分子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仅配备有AK-47冲锋枪、榴弹发射器和火箭筒等轻型装备,但是他们意志坚定,宁死不降。
“黎明行动”作战经过
“黎明行动”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攻击准备。主要是进行战场准备,明确作战任务,细化目标。
第二阶段:进攻。由北向南开始攻击。攻击之前,首先在城市的南部和西部建立阻击区。
第一阶段:攻击准备实施立体侦察获取情报。2004年4月首次攻击后,美军至少使用了RQ-I“捕食者”、RQ-11“渡鸦”、“先锋”、“龙眼”等十种无人机进行战场侦察,还使用了间谍、特种部队以及其它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情报搜集工作。美军指挥官确信,已经查明敌人储藏武器、集会和可能的聚集地点。
高强度的空袭和炮击。美军在11月初开始对反美武装进行了高强度的空袭和炮击。11月2日,美海军陆战队出动飞机,以费卢杰城南为重点,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和导弹,对预先列入计划的目标进行了精确打击。3日凌晨的战斗中,美海军陆战队在空中力量的支援下一举摧
“黎明行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