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四环线北湖至建设段环境影响报告书.doc武汉市四环线北湖至建设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说明
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受武汉交通工程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开展武汉市四环线北湖至建设段的环境影响评价。现根据国家及地方法规及规定,并经武汉交通工程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意向公众公开环评内容。
本文本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武汉市四环线北湖至建设段
建设单位:武汉交通工程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湖北省武汉市境内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
推荐方案起于福银高速公路武汉绕城段北湖互通,路线向西跨越北湖后,沿北湖港北侧布线,在武钢自备电厂以东利用规划的焦沙二路通道向北,在挽月中学以东与规划绿色路交叉设置化工互通后,与四环线青山长江公路大桥段相接。
,起讫桩号为K9+000~K16+820,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按照100km/h时速设计,路基宽度41m。全线共设特大桥6790米/1座,互通式立交2处。主要控制点:绕城高速公路、北湖、焦沙二路、终点。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本项目的实施计划安排和项目前期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本项目建设的难易程度,初步安排2013年年初工建设,2016年年底通车运营,建设工期48个月。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现状评价
拟建项目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现状可以分为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两大类型。陆域范围生态类型区包括K9+000~K9+900和K12+270~K16+820路段,,沿线主要为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城镇、村落生态系统
。水域范围生态系统为K9+900~K12+270跨北湖路段段,,沿线主要为受人为干扰较大的湿地生态系统。由于评价区位于城市边缘,城市化进程使得天然、原生的地带性植被已很少存在,所辖面积内的林地很少,几乎全为人工林,人工栽培植被以蔬菜为主,兼种有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玉米、花生、油菜、西瓜等农作物。跨越北湖和鱼塘、藕塘段,其植被以人工的农业植被为主,兼有少量的草丛沼泽、灌丛和林地,其中林地几乎全为人工次生林。根据实地调查发现评价区分布有陆生国家Ⅱ保护野生植物1种,即野大豆(Glycine soja)。评价区未发现古树名木的记载及分布。总的来说,拟建线路沿线自然植被分布面积较小,以农田和水域为主,整体生态环境一般。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
社会环境现状: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境内,武汉市位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处于中国腹地的中心、长江与汉水交汇处。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也是全国交通的重要枢纽和特大城市。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在平面直角坐标上,武汉市东西最大横距134km,南北最大纵距约155km,形同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长江、汉水纵横交汇,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 km2。本项目地处武汉市东部,路线所经区域隶属于青山区和洪山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4°28′~114°29′,北纬30°28′~30°40′之间。路线起于福银高速公路武汉绕城段北湖互通,止
武汉市四环线北湖至建设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