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获奖的总是他
hy is he always winner
摄影事业蓬勃发展的证据之一就是各类影展活动的欣欣向荣。不怕风吹雨打的摄影人,拿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呢?各种各样的奖状、奖杯无疑是最好的明证。
鉴于我国庞大而热情善良的影友队伍,和几乎同等数量的门类繁多的影展活动,本刊在六年前开办了“获奖秘笈”专栏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赞誉。随后出版的同名图书也创造了再版三次均销售一空的摄影类图书销售神话。然而时间过去了六年,无论是摄影技法,还是大众审美,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此,本期特与时俱进地将目前国内影展活动出现的新现象、新想法,“打包”奉献给读者。
傩舞新年彭学平摄
彭学平:
第1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入选作品、江西省第13届摄影艺术展金奖。
他的作品后期处理非常有特色,且本人有美术功底,在色彩构图方面有独到之处。在众多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也合情合理。
李泛:
第3届美能达杯全国摄影大赛一等奖、第2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金奖、第3届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金奖、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国摄影艺木展金奖、第2届索尼全球摄影大赛体育类三等奖。
他的作品题材涉猎广泛,最近几年开始将精力投身于新闻纪实方面。以这方面的作品论,厚重而不失温情,简单又有着摄影语言特有的光影。李泛的成功或许正是因为他的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挑战。
秦盱丰:
第20届、21届、22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第10届、11届全国人像摄影展、丽水国际摄影展、上海国际摄影展入选和获奖。
他是位多产且勤奋的摄影人。自1976年从事摄影艺术以来,多年来“摄”耕不辍。
获奖秘笈
PS让我如虎添翼
――彭学平
我自从2006年参加各种大小摄影活动以来,获奖无数,一些很一般的片子通过后期电脑制作,还是得到了认可。就拿作品《古坛》而言,冷暖色调的对比和层次在原片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表现,但通过电脑的后期调整,却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制作中,为增加该片的空灵感和神秘感,整张片子调成蓝调,使作品增色不少,因而入选第20届“国展”。话到这里,我要说的是,搞艺术摄影的影友不必在为艺术作品是否PS而争论不休。后期可以进一步完成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可以追求唯美和抒情,这是一,其二,作品的好看、漂亮才是主流、美才是硬道理,所以获得评委的认可那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数码让我如虎添翼,让我更自信地在艺术摄影这片天地里翱翔!同时,在追求美的同时轻轻松松打比赛,何乐而不为呢?
不扎堆、不跟风、不着急
――江声树
这些年玩摄影给了我很多乐趣,当然也包括参展获奖的乐趣。
要问为什么会获得一些奖项,我想可能是运气比较好吧。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诀窍,那可能是跟我一直坚持的“不扎堆、不跟风、不着急”的“三不”原则有关系。
“不扎堆”,就是即使在影友比景区面积都大的地方,也要想尽办法让自己的画面与众不同。
“不跟风”,就是不管圈里流行刮啥风,仍坚持按照自己认定的方向去拍摄。
“不着急”,显而易见就是在拍片的时候要沉住气,不急于求成。我大部分时间是往农村跑,拍农民。到西部农村,扛着相机,走村入户,我并不急于按快门,而是先跟乡亲们拉家常,拉着拉着,跟他们的距离拉近了,这时候你再把镜头对着他们时,他们就不再慌张,不再惧怕了。跟农民的亲密接触,对农村的深入了解,使我在遇到某一场面,某一情景时,我的内心就会喊:“就是这一个!”艺术源于生活,深入生活才有真实记录,这种记录才是有价值的,而且是跟别人不一样的。
摄影技术的提高跟一个地方的摄影氛围有较大的联系。
――沈建强
在我的获奖题材中,工业摄影约占三成左右。如《大众摄影》2008年2期月赛一等奖《水手和巨轮》的作品,就是我对拍摄港口视觉几近疲劳情况下创作的。经过不断的探寻和思考,锁定了以水手为主题,码头为舞台,停泊中的巨轮那大面积深色船体为背景,长焦捕捉水手拉缆时的形体。把水手的肢体语言通过缆绳与巨轮融为一体,以小见大阐述了大港宏伟的气势和繁忙。
在工业摄影上我觉得通过运用大面积的色块、错落有致的线条,会更充分地体现静与动的交融、线与面的衔接。
另外,对参加摄影活动的征稿启事需认真研究。记得我初次参加《摄影世界》月赛,连续投稿数月无果,后找来杂志细品获奖作品,才发现获奖照片多为生活类题材的,自己在选片上出了错。
很多好的题材和优秀作品,也许就在你身边。
――周剑平
人们往往喜欢选择一些陌生的环境来进行拍摄,因为在陌生的环境中容易激发一种创作热情。实际上,很多好的题材和优秀作品,也许就在你身边。这类作品更加能给人一种亲切感,也许更能引起评委的注意力。但
为啥获奖的总是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