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窑精品鉴赏之二
8. 南宋木叶纹盏(图8) ,,,1996年江西省上饶市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赵氏墓出土,现藏上饶市博物馆。饮茶器具。束口,斜腹,小圈足。通体黑釉,釉色滋润,晶莹光亮,底足露灰白色胎。内壁饰木叶纹,叶尖朝向盏沿,叶面几乎占器壁的二分之一。在漆黑的釉色衬托下,叶之茎脉,由粗渐细,四处网络,偶有虫咬之小孔,釉色晕散处,漫漫渍渍,宛若秋雨中飘零之落叶,妙趣天成。这件盏出土于纪年墓中,是目前唯一有确切纪年的吉州窑木叶纹盏,可作为同类器的断代坐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吉州窑的黑釉盏,基本形制是大口小足,口唇较薄,略微向外卷,口沿下端内收,颈部有一道凹棱,壁斜,下狭上宽,状如漏斗或斗笠。胎体厚实凝重,器口釉薄,器腹釉渐厚,器足露胎,质地粗松,呈栗壳色。盏口有敞口和敛口之分,形体有大小之别,小者一般口径10~12厘米,大者口径14~16厘米。茶盏造型挺拔,轻巧秀丽,上大下小,重心不稳,并不实用,是专门为斗茶而设计。大口,可容纳更多的汤花,便于点注;器口下内凹一圈,点注时能起到标准线的作用,便于观察汤痕;胎体厚重,便于保持茶汤温度。用其沏茶,茶汤久热难冷,汤色澄明,滋味醇正,对比度强烈,黑白分明,水痕易验,便于观察、评比。正如《大观茶论》所云:“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直立,易以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
图8 南宋木叶纹盏
9. 南宋釉下彩绘莲荷纹筒式三足炉(图9) ,,,1970年江西省南昌县罗家集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陈氏墓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馆。焚香器具。平沿内折,筒形腹,中腹微鼓,下腹内收,平底,下承三个扁乳状矮足。胎质灰白细腻,外施白釉。沿面绘卷草纹,口部、下腹各有回纹带一周,界以弦纹;中腹施酱褐釉为地,以二方连续的缠枝手法绘白色莲荷纹一周,叶面卷起,莲花盛开,莲蓬饱满,纹饰生动逼真,笔法娴熟,精致典雅。沿面纹饰及回纹则为白地酱褐花。莲荷纹是吉州窑瓷器最为常见的装饰图样之一,表现形式不一,或缠枝,或折枝,或丛生,以莲叶、荷花、莲蓬装饰在同一个画面中最为常见。有白地黑花、黑地白花两种方式,以褐托白的表现手法,使得主题更加鲜明突出。此件炉为白地黑花与黑地白花并用,极为少见。在同一器物上用两种相反的画法彩绘瓷器,是吉州窑彩绘瓷之佳作。
图9 南宋釉下彩绘莲花纹筒式三足炉
10. 南宋釉下彩绘跃鹿纹盖罐(图10) ,,通高19厘米,1970年江西省南昌县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陈氏墓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馆。贮器。直口,直颈,折肩,弧腹瘦长,矮圈足,底足露灰白色胎,有明显的旋削痕。带盖,盖面拱起,无钮,有子口。盖面、盖沿分别饰折枝牡丹纹和卷草纹,颈部饰蔓草纹;罐腹部置两个四连弧开光,内绘跃鹿一只,口衔瑞草,四足腾空跃起,身旁点缀小草两株。开光外衬以盛开的缠枝牡丹纹。这是吉州窑南宋时期的代表作,体现了当时釉下彩绘瓷的最高水平。
图10 南宋釉下彩绘跃鹿纹盖罐
11. 元大德十一年釉下彩绘水波纹罐(图11) 底径
,高20厘米,1983年吉州窑遗址采集,现藏江西
吉州窑精品鉴赏之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