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纺股份审计失败案例分析及启示
摘要: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状况的客观反映,也是投资者做出决策的重要参考,因此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所有相关利益方都希望得到的,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如果会计人员无视这一至高无上的会计准则,就会给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南纺股份在2006年-2010年的财务造假行为就给投资该股票的投资人造成了沉重的损失。
关键词:财务造假虚增收入证券体制
A股历史上造假者并不少,前有被戏称作“万人坑”的银广夏,后有绿大地以及头顶“稻米加工第一股”的万福生科。如今这些因会计造假而被处理公司再添一家——南纺股份5年虚增利润3亿元、靠造假得以保住上市地位。但让人意外的是,南纺股份的造假行径直至3年后才得以曝光,而曝光后的南纺股份却依然没有退市。这让人不禁对我国证券业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产生怀疑。
一、事件回顾
南纺股份问题的暴露源自其在2013年5月发布的一份公告,在这份公告中,南纺股份承认曾于2006年-2010年期间对企业利润进行了造假,。其中公司于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
扣除虚构的利润,公司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利润分别为-、-、-、--。
按照证券法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连续3年净利润亏损将被暂停上市,继续亏损则会被终止上市。因此根据规定,南纺股份早该于2009年退市,但是公司却通过不断地会计造假,一直持续到2013年才被处罚。那么南纺股份都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会计造呢?
造假途径
(一)虚构交易
虚构交易主要表现为伪造收入,这是多数造假者常用的手段。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最惨重的案件,几乎都是使用这种虚假会计信息的手法制造的。虚构交易的主要途径是伪造收入,从伪造交易对象开始,虚构一系列的会计资料。例如2001年的银广夏造假案就伪造了全部得单据,包括销售合同和发票、银行票据、海关出口报关单和所得税免税文件。而南纺股份也有类似举措,甚至之前还被上证所谴责过。针对这种情况,一般采用实地盘存和函证方法后,便会发现疑点。
(二)虚增营业收入,少结转营业成本
少结转营业成本,一般来说就是提升了利润,南纺股份曾公告称,截至2010年12月31日,,,。
(三)减少计提坏账准备
南纺股份利用转口贸易回款,调节客户往来款,达到调节坏账准备等目的,坏账准备一般建立在应收账款余额上,因此调节的手段也比较多样,之前公告也有提及,南纺股份截至2010年末时,,,,。
(四)骗取出口退税款
骗取出口退税,即指故意违反
南纺股份审计失败案例分析及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