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陈列与设计考试内容
填空题
1、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一定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
2、陈列设计是陈列工作的主体。
3、陈列设备的样式:由三种基本类型的展柜组成,即立柜、中心立柜和桌柜。
4、标准化设计的陈列柜在1920年代开始介绍到我国,到了30年代已经有了成熟的设计作品,如当时“中央博物院”和上海市立历史博物馆的陈列,都是采用标准化设计的典型实例。
5、陈列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空间艺术。陈列艺术设计几乎囊括了所有造型艺术的手段,融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于一身。
6、空间处理上的“场”与通常陈列中的“带”如何衔接过渡:浑然一体;利弊生硬结合。
7、艺术博物馆陈列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艺术陈列,即艺术通史陈列;另一类是艺术的专题陈列。
8、空间是陈列形式设计的首位要素。
9、室外环境空间设计,主要侧重于该馆性质特征及围绕基本陈列的特点。
10、通道、过厅、楼梯、休息室等空间,是与陈列展览有关的次要空间。
11、视觉特点:富于神采与意境。
12、作为陈列形式的诸种造型,按应用性质分,可分为三大类:即总体设计造型、展品设计造型、设备设计造型。
13、德国美学家里普士提出“君主制从属”的学说,是西方美学中对“变化与统一”的认识。
14、陈列场地,即以陈列建筑为主体的室内外空间。博物馆陈列区和与此相连的展前区、广场及展示宣传、信息传递空间都应在设计师思考范围之内。
15、经费直接左右着设计师的思路,影响着陈列室的装修、设置的装配、设备的用材以及制作工艺等。
16、陈列大纲,是人的思想产物;观众群是陈列展览的主体,设计应考虑如何为观众接受;施工制作的技术力量也是人在起作用,这些属于“人”的因素。
17、展览前区主要指的是博物馆建筑外部的空间环境,如馆前的广场、庭园、绿化地带、街道等。
18、辅助展品,这里指的是实物之外的诸如模型、图表、图片、图解、幻灯片、电影、录音录像等资料,它们是构成陈列语言的另一要素。
19、构图是陈列语言的组织手段。
20、光线是视觉的媒介。
21、总体设计是对陈列艺术形式的总体构思和全面规划。
22、总体设计首先需要理解陈列内容,主要包括陈列的主题思想,陈列大纲的内容结构,陈列展品的形象特征、内涵以及展品数量等。
23、可以把陈列形象视为一个艺术实体,它是由建筑空间、陈列设备和陈列展品构成的形象序列。
24、人体测量分类,一般有以下三种:(1)形态的测量(2)生理的测定(3)运动的测定
25、感知的规律性:(1)感知的差异规律(2)感知的活动规律(3)感知的组合规律
26、博物馆建筑是指专门为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设计建造的建筑,它属于公共建筑中的文化建筑。
27、现代博物馆建筑组成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1)陈列厅室(2)为观众服务用房(3)藏品库房(4)研究与技术用房(5)行政管理用房
28、串联式布局是各陈列厅首尾相接,相互串联在一起,也就是各陈列厅一间套一间的套在一起,故又被叫作套间式。
29、并联式布局是各陈列厅之间互不相通,各自有自己的出入口,为便于参观多以走廊作联系,因此又被叫作走廊式。大型科技博物馆及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中不少陈列厅各自单独建造互不干扰,仅以道路作联系
博物馆陈列与设计考试内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