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中药国际市场环境分析及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
院系:经济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论文作者:刘辉辉
指导教师:张慧
时间:2014年11月4日
目录
前言:
中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也使得中医药在预防疾病和治疗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和老年病方面尤有所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已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中医药目前已为130多个国家所承认和接受,随着入世后,其他国家对我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投资环境的改善,外国对中草药、中成药的限制将会减少,西方各国政府也开始放松对我国传统中药制品的管制。这将有利于中药企业拓展市场,进行跨国投资。我国中药事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中药国际营销市场分析
根据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难易程度,中药国际市场可以分为四大类:(1)东南亚国家华人较多,各国政府大都承认我国的中药试售药品,中成药得到广泛应用。另外新加坡每年从我国进口中药材约2万吨,,泰国每年约需5000万美元的中药材,因此该市场最大且相对容易进入。(2)日本、韩国受中国文化影响,形成今天的汉医学和汉方药。现在,日本已列入医疗保险目录的汉方制剂达233种,而韩载506种药材中,仅62种与中药材同名异物,其余均相同。两国还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加工生产中药,日本是我国中药材第一大进口国,韩国除高丽参外,其他中药材也主要从中国进口。因此中药进入日本和韩国的难度较小。(3)欧洲国家对中药进口要求较严,与日韩相比,中药进入欧洲市场难度要大些。随着对中药认识的转变,近年来西欧各国进口中药的数量也日渐增多,德、法、英、意、西、比、荷7国是进口最多的国家。(3)中药进入美国市场必须先通过FDA认证,所用资金多且风险大,因此进入难度最大。目前,美国政府正在放宽对中药进口的限制,近期专门出台了《植物药在美上市批准法》和《关于植物药品研究指南》,开始接受有复方制剂的植物药作为治疗药物,我国批准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银杏灵已通过美国FDA的新药临床研究的预审。
2 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阻力分析
西方缺少中医大夫
中药必须由训练有素的中医大夫辩证应用,方能显示奇效。但西方国家很少有中医大夫,更缺乏训练有素者,药再有效,也一样卖不出去,无论是作为处方药、OTC药,还是作为保健食品。
东西方文化差异
中医药与西医药分属两个哲学体系,理论与思维方法不同。中医重视客观知识,西医强调微观知识。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除千百年来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远的周边国家之外,西方国家很难接受中医药文化理念,对中国习用几千年的一些药物和疗法不理解,不接受。
法规限制
西方国家评审药物的法规是针对合成药制成的,仅适用于单一成分的药物,因而成分复杂的中药很难通过FDA评审。尽管美国已制定了《植物药产品行业指南》,放松了对植物药的管理,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合成药物标准的影响。因此,中药仍难以以植物药品身份(处方药、非处方药)进入美国市场。
贸易壁垒
这是中药进入西方的最大障碍。西方医药公司完全靠生产、销售西药赚钱,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市场,他们绝不希望中医药去和他们竞争市场,因而千方百计抵制中药,甚至不惜进行诽谤诬陷。为了抵制中药,大医药集团可以操纵政府制订法律法规予以限制。
中药企
中药论文--中药国际市场环境分析及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