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塔拉:4年迈出四大步-学校党建论文
谢尔塔拉:4年迈出四大步
文/ 姜春利
自2011 年以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谢尔塔拉农牧场在新任领导班子带动下,组织试验推广多项综合丰产栽培技术,大力改善农牧场人居环境,推动该场在4 年时间里迈出四大步,实现“四连增”和粮油总产、经营利润“双超亿”。2014 年,谢尔塔拉农牧场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和“呼伦贝尔市五一劳动奖状”两项殊荣。
第一步打破传统种植模式
谢尔塔拉地区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土壤含沙量高、失水较快。2011 年,当地遭遇大旱,场领导班子果断提出对策:适当提高当年油菜种植面积,由原定的10 万亩增加到14 万亩;加大复种指数,当年新增播种面积4 万亩,% ;科学延迟播期,尽量躲避高温干旱期,在所有麦茬地免耕播种油菜;引进抗旱品种、抓好播后苗前灭草、增加镇压遍数、严格控制播种深度。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该场在大灾之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丰收,当年农业产值、油菜总产、单产、利润、职工人均收入5 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亿元。
第二步结束“靠天吃饭”历史
近年来,场领导班子前瞻性地提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科技兴农的第一要务。农牧场专门成立了水利科,在呼伦贝尔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大力支持下,自行设计并组织施工,对原有的输水干渠和管道进行加固整修,并完成了8 个大中型蓄水池的建设、20000 米输水管道的铺设和150 台喷灌机的定点安装。在4年时间里, 万亩增加到20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基本结束“靠天吃饭”的历史,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步实施配套产业帮扶
为彻底改善人畜混居的现状和扭转散养奶牛效益低下的困境,农牧场投资5000 多万元建成第一牧场,随后投资2000 多万元扩建第二牧场,力争在2—3 年将全场家庭散养奶牛全部入住托牛所集中饲养,制定出台了详细的奶牛入托实施办法,2015 年4 月,场里将400 多头散养奶牛入托到第一牧场集中饲养。由于配备先进的智能化管理软件,并实行羊草、精料、胡萝卜等合理配比的“全混日粮”饲喂方案,托牛
谢尔塔拉:4年迈出四大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