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中国画笔墨技法中的注意问题.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中国画笔墨技法中的注意问题
章长青安康学院艺术系陕西安康 725000
摘要:笔墨为中国画主要表现手段,古云“无笔无墨不成画”。只有墨而无笔立不起来,宜软、平、灰、肉。反之,有笔而无墨也缺乏表现力。在运笔的同时也就在运墨了。墨的效果是靠笔运出来的,笔之轻重也是靠墨来呈现的,因此笔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本文浅谈一下中国画笔墨技法中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中国画笔墨技法
一、笔法

中”、“园”、“留”、“重”、“变”,具体作如下分析。
(1)“平”,要求勾线用力要均匀,在每一点的用力都要一样。古人讲要“如锥画沙”。起笔时,笔要稳,对纸要有一定的“压”力,行笔时要慢,速度要均匀,不要忽提忽压,这样的线就会粗细变化无常。“提力”和“压力”要保持一定的平衡。一味地往下“压”,线则太粗、太肉、没骨力。而地于往上“提”则是用笔尖在上面“划”,显得纤弱、轻飘、没力量。
(2)“圆”,勾线要保持中锋用笔。笔尖在线条的中央则是中锋用笔,在一旁则是侧锋。整幅画面偶有一两处侧锋是可以的,但尽量避免侧锋的出现。中锋显得圆润、挺拔、饱满,而侧锋则是偏笔、不含蓄、没内容,特别是在转弯时应特别避免出现侧锋,因此勾线时转弯一定要慢。
(3)“留”,指用笔积点成线,古人说“屋漏痕”即是此意,用笔要有控制,随时可以收笔,并可按画者的意图变化,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4)“重”,指用笔要有力量,勾出的线挺拔、峻劲。这就要通过肩、肘、腕和手把力量传到笔尖,如果仍是一味用手捏住笔,捏得过紧,笔则无法运动,僵硬、死板。胡小石曰:“好的笔线如钟表里的发条,不好的笔线如同煮烂了的面条。”可见一根好的线条不仅从外部看不轻飘,有份量,俗称“有劲”。而
且应有无尽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是非物质力量。它“内含筋骨”,是从内部发生出来的有生命力的力量。凝聚着过去运动的力量。也是感觉的艺术的力量。好的线条应突在纸上是鼓的,如同太极拳术,一招一势皆含于内在,防止剑拔弩张,故为苍劲,如舞台上的“拼命武生”一样外在。“六法”中称笔为“骨法”,“骨”在人体内称之为骨头、风骨、骨气乃支撑人体的一种内在的骨力,由内部发生出来的一种支撑力。线亦同人一样从内部发生出来的生命力。中如锥画沙”、“园如折钗股”、“留如屋漏痕”、“重如高山坠石”、“外园内方”、“外柔内刚”、“绵里藏针”、“寓方于园”、“寓刚健于婀娜之中”等审美趣味,均是体现这种内在精神的东方审美准则。柔的线往往更有力量,更内含,如“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高古游丝描”等,外表柔、细、软的线同样更体现内在的骨力。力透纸背乃指行笔中积蓄之力量,如同从纸里生发出来一样。
(5)“变”,毛笔有其特殊的功能,因为它有弹性,即可有粗细变化。“平”、“圆”、“留”、“重”是用笔最基本的要求,而线条利用毛笔的特点还会有很多的变化,根据表现的对象,用笔的轻重、快慢、提按,转折,顺逆,粗细、方圆、疏密、光毛、曲直、虚实,等丰富的变化。快慢:指行笔过程中左右前进的力量的急迟。也即前后的力量的快慢,快则流,慢则留。快则光,慢则涩。快易飘逸,慢易拙涩。快慢不同而形成滑涩不同的两种线条美。提按:指入笔、行笔、收笔中的起伏、轻重的力量。提为起,按为伏。是运笔的上下之轻重的力量。提则轻,按则重,提则虚,按则实

浅谈中国画笔墨技法中的注意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