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作业》
丰田生产方式之
目录
标准作业的产生背景
标准作业的推行目的
标准作业的相关名词
标准作业的三要素
标准作业的三件套
标准作业的制定程序
标准作业改善的实施方法
实施的工具、方针
物-----同期化
人-----多能工化
设备--按工序顺序配置
标准作业
KANBAN方式
出现异常停机
显示异常
将人和机械的工作分开
基本原则
丰田生产方式的
两大支柱
JUST
IN
TIME
自働化
简言之:通过有效率的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目的一:使用必要的、最小数量的作业人员进行生产——省人化;
目的二:实现与适时生产有关的各工序的同步化——JIT之同期化;
目的三:把在制品的“标准手持量”限制在必要的最小数量——标准手持;
标准作业的根本目的
目的一:明确安全的、低成本的生产优良产品所必须的制造方法。
目的二:将标准作业作为改善的工具使用。
标准作业的直接目的
标准作业以人的动作为中心,把工序集中起来,以没有MUDA的操作顺序有效的进行生产的方法。
标准工时()生产一件产品应该使用的时间值。
循环时间()作业者一个人进行标准作业时,毫不困难的、最快的、一个循环的实际作业时间(包括步行时间),但不包括空手等待时间。
标准中间在库(标准手持)按照标准作业规定的作业顺序进行操作时,为了能够反以相同的循序、动作操作生产而在工序内持有的最少限度的待加工品。(入料口和成品货店的在库不属于标准手持)
=
1班的运转时间(定时)
1班的必需生产量
工序能力:各工序在加工零件是的生产能力。即各工序(设备)进行生产时,考虑到手动作业时间、设备的加工时间、更换刀具的时间,单班所能加工的最大数量。
标准作业组合票明确各工序的手工作业时间及步行时间,。
标准作业票用图表示每个作业者的作业范围,应填入标准作业的三要素及检查品质和注意安全等记号。(原则是一个作业
加工能力=
1班的运转时间(定时)
完成时间/件+交换刀具时间/件
以人的动作为中心,把工序集中起来,以没有MUDA的操作顺序有效的进行生产的方法,由:
作业顺序
标准手持
三要素组成。
定义
应以人的动作为中心。
应是反复作业。
前提条件
明确产品的制造方法它市制造方法和管理的根本,在考虑品质、数量、成本、安全的基础上,制定工作的方法。
改善的工具
没有标准(没有正常、异常的区分)的地方就没有改善。
发现MUDA 。
目的
遵守标准作业可以保证品质也决定数量、成本
标准作业
①.标准工时()
=
1班的运转时间(定时)
1班的必需生产量
生产一件产品应该使用的时间值。
发动机生产线的例子
条件: ☆月产 5000台☆定时运转 8H×2班
(480分-休息时间20分)×2班
5000台÷20工作日
=3分40秒
②.作业顺序
作业者能够效率最好的生产合格品的生产操作顺序
这里需要区别“工序顺序”和“作业顺序”。
工序顺序是工艺文件上规定的加工先后顺序。
作业顺序是作业者的生产操作顺序。
实际生产中作业顺序与工序顺序往往不相同的。
作业顺序安排的示例参见教材第5页。
精益生产标准作业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