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诚信文化塑造的理念探讨.doc企业诚信文化塑造的理念探讨
中国是个诚信古国,先人们早就教导说“人无信而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都是要求建立个人的诚信观念。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标尺——“信、知、勇”三个条件中,“信”放在首位,足见“立信”的重要性。当前形势下,在淡化“权制”,强调“法制”,服从客观规律的大背景下,“诚信”成了一种社会需求,一种与法律并驾齐驱的社会约束。在经济市场领域,随着经济国界的快速打破,市场准则成了凌驾于局域法律之上的大法律,“缺信”、“失信”终归要被市场无情的“判刑”。参与市场竞争的各个企业,在经过无数的失败教训后,无不把焦点聚集到“诚信”上。以信誉赢得市场是所有的成功企业得出的结论。诚信成了企业参与市场、适应市场、赢得市场的最大筹码。
然而,目前我国众多企业尚未意识到这一重要资源,诚信文化资源的缺失是形成社会及市场秩序混乱的直接原因。从社会大角度,诚信文化的缺失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成本。在现阶段,在各个层面,诚信意识还没有广泛深入人心,没有彻底深入到企业内核,以至失信、败信、乃至诚信危机现象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没有正确的文化引导,没有形成正确的企业市场价值观,在树立企业形象建设中忽视了作为企业信誉建设的重要先导——企业诚信文化,以致各行业还存在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1 时不我待——重塑企业诚信文化的紧迫性
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已经进行了数百年,已经进入了诚信经济时代,社会对企业的诚信度要求较高,并且建立了较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形成了比较发达的诚信文化,讲究诚信蔚然成风,诚信作为一种商品,成为个人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讲诚信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由于广泛形成的社会诚信监督使企业自觉地提高工程质量、扩大产品的服务内容、提升企业的诚信竞争力。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比较健全的诚信文化,为企业建设的各个节点提供了诚信保障。而我们的企业和市场仅仅跨过诚信文化引进的门槛,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诚信口径,没有建立科学的诚信尺度,没有相应社会性的诚信评判,企业和市场在运作中就显得单一和被动。同时,由于社会性的诚信服务机构的不健全,难免出现诚信秩序混乱的局面。使得部分诚信度高而短期缺乏资金的企业不能更深入地参与市场,造成企业诚信资源的流失。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企业诚信意识的淡薄,经理人缺乏诚信,合同条约如一纸空文,商业欺诈、暗箱操作以及普遍存在的三角债、多角债等现象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屡有发生。有调查显示,失信仅次于腐败,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商业诚信危机、金融诚信危机、产品诚信危机交互存在的结果,必然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秩序,阻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做一个有诚信的企业、有诚信的人是非常难的,所以必须通过法制来规范诚信行为,用社会道德来约束个人诚信,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良性互动的诚信链条。
世贸组织美米罗·葛洛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们对于中国的印象,首先是其企业产品的质量,其次是政府的诚信,然后是一个良好的法律保障体系,综合起来的诚信是我们做出判断的窗口。”加入WTO,世界优秀企业将无情的冲击国内市场,增加企业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在外资企业优良的产品质量、良好的企业诚信、优异的产品服务面前,如果再不建立诚信企业,我们的企业将无生存之地,再不培养个人诚信,我们将有衣食之忧
企业诚信文化塑造的理念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