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侗族生活习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侗族生活习俗
一、居住
侗族大多居住在河谷地带,习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大的村寨四、五百户,小寨二、三十户,很少单家独户居住。村落附近古树参天,寨中鼓楼高耸,间有鱼塘、禾晾、晒禾架和石板水井亭子,村间巷道和鼓楼坪,多用青石板或扁型鹅卵石片铺成若干几何图案。富有侗族建筑艺术特色的风雨桥,横跨寨边溪河,点缀侗寨景色,更加美丽壮观。
侗族房屋多是杉木结构“干栏”式吊脚楼房,屋顶盖瓦或杉木皮,木楼两边搭有偏厦,呈四面流水,楼高三、四丈,有二三屋,也在四屋者。第一屋较为潮湿,是堆放农具、柴火、安碓舂米和关养家禽、家畜的场地。第二层住人颇干爽,多分三间,外间是长廊,设长凳供全家人休息及妇女纺纱织布做针线的场所;另一端则是待宾客的客房,中间是堂屋,建国前,一般都在中央置神龛,供“天地君亲师神位”,现在基本上已不供神位了。两厢为卧室。内间是火炉塘,其正中设火塘,置三脚架,便于架锅炊煮食物,刀有砌炉于一端炊煮的。全家大小多在火塘就餐,冬天则在此休息和取暖,第三、四层,除小部分作卧室以外,大部分作挂禾把、晒衣服和存放谷物的仓库。近年来,有些村寨将木楼改建砖瓦结构的房屋。或将寨中的一部分木楼搬到寨边,开辟防火线,便于防火安全。
 
二、饮食  
以吃糯米饭、吃酸、打油茶为主。
主食以大米为主,小米、红薯、包谷、小麦为辅,侗族喜欢吃糯饭,就餐时把手洗净以后,用手将饭捏成团,边捏边吃,“月也”时,客人自由围桌就餐,主人供以饭食,除酒菜之外每人糯饭一团,熟肉一串,各吃各的。沿河地带多食粳米。副食有猪、牛、鸡、鸭、鹅、鱼和瓜菜等。腌酸肉,酸鱼、酸鸭、酸鹅和腌酸菜,不仅是侗族的普通嗜好,而且是招待宾客的珍品。侗家平时进餐,招待上宾,走亲送礼,红白喜宴少不了酸,故有“侗不离酸”之说。侗族有稻田养鱼的习惯,吃烧鱼是侗家喜爱的佳肴,到了金秋时李,人们带上食盐、辣椒、米洒去劳动。进田剪禾把时,就在田边烧起篝火,将捉来的鲜鱼,用树枝穿进鱼嘴,放在火里翻来覆去烤焙,即可进餐,其味香甜可口。
侗家人喜欢吃“鱼生”。春秋社,中秋节和秋收时节,从塘里捉来草鱼、鲤鱼、把鳞刮净,除去内脏,切成薄片,然后调上适量茶油、酸菜汁或醋,以包谷粉、花生粉、酸菜、鱼香蓼等为主要配料拌调,味道清甜可口。酸汤煮鱼,加皮紫苏和鱼香蓼,堪称侗族的名菜佳肴。
侗家男女老少都喜欢吃油茶。打油茶,先将茶油煮沸后即发阴米(晒干的糯米饭),炸花生仁,黄豆,再将茶叶炒焦,冲入水煮几分钟,待出茶味,加盐适量,炒些干虾子,煮熟的玉米,饭豆,薯,还有粑粑,水圆之类,再分别放入茼蒿,葱花待香菜,即成香味扑鼻的油茶,平时各家各户也多以油茶泡饭,其味清香可口。
 
三、服饰
侗族服饰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的改变,清代《柳州府志》记称怀远侗人“罗汉首插雉羽,椎髻,裹以木梳,着半边花袖衫。有裙无袔,衫最短,?最长,女子挽扁髻,插长簪,花衫,耳还,手镯与男子同,有裙无袔,裙最短,露其膝,胸前裹肚兜,以银缀缀之,男女各徒跣”,服饰衣料,多是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绸缎和机织布多做盛装配饰。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男子装束多穿对襟短衣,近似汉唐装,包长头帕,穿大管便裤,妇女衣着,有明显的地方差别,分为穿裙和穿便裤两种,良口和里地区,多着无领和无扣青前,包对角白头巾,穿便裤,腹前系约两寸宽的布带,春冬穿右衽衣,夏天穿对襟认,衬肚兜,下着百褶细裙,脚系绑腿,足穿绣花船形踏跟勾鞋,发式为挽扁髻或盘髻,头上加木梳于后,插数支银花长簪。苗江、溶江一带,春冬穿右衽衣,衣长及膝,包三角蜂窝白头巾。夏秋穿花边对襟衣,胸前衬花兜。如出嫁或赶坡会,逢节庆喜日,都是银饰盛装,备极华丽。上着三至四件花衣,衣襟及袖口,镶宽滚花边,上绣金鸡花卉及侗锦,从外至里一件比一件长,使花边露出外面供人观赏,下着百褶裙,脚系花边绑腿,绿绸飘带,足穿绣花船形踏跟勾鞋,从头到脚花团锦簇。
侗族妇女喜欢佩带银饰,有项链、项圈,手镯,金戒指,金耳环。苗江沿河及高山富有人家的姑娘出嫁之日,耳环满耳,手镯满臂,项链、项圈层层迭于胸前,银光闪闪,耀眼夺目。家境困难的,也尽其力为女儿各办一些银饰。
近数十年来侗族服饰有很大的改变,首先衣料上,男女老少多数穿国家生产的机织布,在服式上除中老年妇女保持无领无扣对襟衣外,其他多数改变了,如青年妇女很少穿百褶裙。劳动赶集都穿裤子,佩戴银饰很少了。中青年男子大多数穿中山服,西装在侗区也流行。包大头帕的也很少了。
 
四、家庭
侗家兴一夫一妻制小家庭,儿子长大成婚年即与父母兄弟分居,有所谓“女大当嫁,男大当婚(分)”之说。父母丧失劳动力之后,即随子生活。父亲是一家之长,掌管家庭经济生活安排和指挥家庭的生产劳动,如果丧父,儿子年幼则由母亲主持家务。
过去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地位低于男子,男人或长辈在坐,女子不能过其面前或不能上楼行

侗族生活习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yinyzha
  • 文件大小68 KB
  • 时间2018-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