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与管制次序分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与管制次序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二战后至80年代初期,罗纳德·麦金农、爱德华·肖、约翰·格利和雷蒙德·戈德史密斯等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欠发达”出发,认为凯恩斯主义主张的政府财政赤字政策实际8ttt8上是在浅化和抑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活动,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因此. com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金融深化。二是90年代初期以麦金农和马克威尔·弗莱为代表的一些
8 tt
经济学家在总结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所提出的金融自由化次序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方法即金融自由化是有先后顺序的,如果8 tt 金融自由化按照<8ttt8table>一定行,就能保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健性。金融自由化理论是因为8 Tt t 8. com金融抑制限制了竞争而导致. com金融的低效率,金融自由化先后次序理论说明金融深化是以发挥市场作用的一个有序过程。进一步地说,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性和金融主体的脆弱性必须ssbbww. c om以管制为基础,如何体现
ssbbWw
管制基础上的适度竞争,充分获得ssbbww经济效率,是金融发展的关键。在监控每个机构运作方面有关管制体系和市场力量作用这两个主要问题。(注:参见Vittas,D.,1991:Financial Regulation Changing the Rules of the ·威塔斯:《金融规管——变化中的游戏规则》,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中文版。P4.)
中国金融改革和转轨指的是将金融压制、限制性竞争以及资源直接配置的体制,转变为稳定、的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运作体制。因此. com,一方面融自由化与金融深化;另一方面融微观主体的构造,克服原国有主体的低效和脆弱性,加强金融管制。这两个方面者由化次序的基础就是与竞争的均衡。易纲、赵先信(2001)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竞争。第一次竞争发生在1984年至1997年间,以机构扩张为主要竞争手段,依托的是行政层级;第二次竞争发生在1997年之后,以金融工具为主要创新阶段,主要是对西方现代银行已经发明的金融产品的模仿。认为中国银行业必须ssbbww. c om过渡到以投资收益为目的,以制度创新为依托的竞争阶段,实现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以明晰产权为基础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制度。混业经营是西方国家放松管制后80年代以来的新趋势,中国加入WTO,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显然,回答三个问题,一是银行是以专业的形式存在还是以混合型形式存在?那一个更好?即是否具备混业经营的条件?二是金融业改革的次序问题;三是混合型金融中介是否会对金融体系稳健和安全造成威胁,即管制重建的问题。从美国经营模式的演变看,21世纪模式是新的自由主义哲理为基础,尊重和鼓励竞争。政策重点是消除竞争壁垒、防止风险扩散、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竞争与创新;二是控制风险扩散。(徐诺金,2001)
本文通过对放松管制下商业银行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SCP和金融市场化程度
等方面析,认为,规模不经济和金融市场化程度
低,以及垄断程度
高,说明竞争的不充分要求
dDdtt
分业经营;而表现出来的范围经济对混业经营产生需

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与管制次序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