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村养老保障平台构建研究.doc“互联网+”农村养老保障平台构建研究
吴冬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 要:
当前农村孤寡老人在家庭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慰籍等方面严重缺乏, 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基本生活难以维持。同时面对政策的吸引、就业的压力和权益受损现实、家庭的需要及创业愿望的驱动, 一部分农民工纷纷返乡创业, 促进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及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解决, 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农村养老保障平台的建设。通过背景分析、技术研究、现状描述, 参考国家政策给出合理化建议。在移动通信领域, 利用“互联网+”技术, 识别出外来工、高校学生和商旅人士、孤寡老年人口等流动客户群体的特征和规律。研究构建农村孤寡老年人口的跟踪平台, 及时了解掌握农村孤寡老人的情况。对返乡人员给予大力支持, 支持创新创业, 研究、开发“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平台的构建, 对解决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的农村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的生活方面的各种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养老保障; 农民工; “互联网+”;
基金:“基于移动通信大数据的农村孤寡老年人口跟踪监测平台的研究”——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课题编号:M17JC048)
一、背景描述
中国人口学家最新研究预计, 到2050年, , 占总人口比重超1/4。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 》中显示, 有一半人员为空巢老人, 其中, 独立生活的老人大约占10%, %。农村老人和城镇老年人比较困难更多一些, %的城镇老人对生活保障基本满意, 而认为生活费用有困难的占47%, %的人有较多疾病, 这种情况高于城镇10%。老年人在家无人照顾, 同时家乡建设急需人才引入。
当前, 在许多农民劳动者进城打工的同时, 也有大量农民工、毕业大学生、退役兵、农业方面的科研人员等也选择了返乡, 他们或回家乡, 或选择其它可发展的农村进行创新创业, 出现了精彩的新局面, 形式多种多样, 人员越来越多, 既为当前农村的家乡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同时也解决了家庭矛盾, 解决了对老年人及孩子照料问题。
有信息显示, 在中国现有农民打工一族中, 15%的人选择回家乡做企业, 大约有30%的人回家乡自己做个体户。在这种形式的影响下, 当年离开家乡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 纷纷返回家乡, 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积蓄和智慧投入到全新的农业发展事业中。
二、技术论证
(一) 技术内容
在农村建立老年人口网络平台, 通过对老年用户在移动通信过程中产生的语音、短信或上网数据等进行挖掘可以准确识别孤寡老年人口特征。
1、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资源, 改进K-means算法建立一套移动通信用户行为分析模型;如:农村孤寡老年人口识别模型、地图信息模型、人口分布模型、报警电话分布模型等。
2、研究构建基于Arc GIS和Hadoop集成环境的农村孤寡老年人口监测平台。
3、构建老年人所需的生活、娱乐、医疗等需求平台。
(二) 技术优势
1、以可视化
互联网+农村养老保障平台构建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