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脚内侧踢球教学设计
2009年12月11日,我上了一堂足球《脚内侧踢球》的公开课,课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因为上课对象为我校高一学生,他们大多以前没有接触过足球,没有技术基础。对此,
我在备学生与备教材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教学设计
在开始部分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球感,内容我选择了熟悉球性的练习,如拨球、拉球、运球等,让学生接触、感受一下足球,同时也为课的基本部分奠定基础。基本部分的导入我采用整体导入的方法进行,教具用一只鞋子讲解踢球的各种方法:脚背内侧踢球、正脚背踢球、脚背外侧踢球等等,让学生刚开始就了解各种踢球的方法,并让学生随便运用一种踢球方法尝试踢球,所出的球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地滚球、方向正、有一定的速度(我将其命名为脚内侧踢球三原则),让学生自己尝试。学生在尝试后观看教师示范,教师示范采用本课的教学内容——脚内侧踢球,在这里教师不讲解只让学生观察,学生无论是否看清都不重要,根据自己的观察采用教师的示范技术踢球,在这里主要是逐步导入本课主题,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初步的表象,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这一练习时仍然保持准备活动时的四列横队散开队形,目的是减少过多的集中与分散。学生在练习之后基本上对于踢球的三原则有基本的理解,教师再讲解示范本课内容,学生也接触到了脚内侧踢球的真正技术动作,前面的探究、尝试都能为后面的学习、理解脚内侧踢球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的组织练习队形采取三种组织形式:第一种是两人一球踢球练习,主要是学习巩固技术动作;第二种是多人一球的跑动传球练习,目的是学生在基本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增加难度。第三种练习形式是围圈捉球游戏,是对技术掌握的运用与检验。以上三个练习形式也是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技术动作,遵循了技能形成的规律,
最后是评价与放松。以上是我对足球课的总体设计。
实施效果
根据以上的教学设计进入了课堂的实施阶段。一切都按设计的要求进行,我自我感觉这堂课基本上按照思路完成,环节处理顺畅,最自我得意的地方也就是基本部分的导入,实施下来效果也非常好。学生对于教师将一双鞋子感到新奇,当时的气氛因为鞋子的出现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也集中在我的讲授上,因此这为后面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所以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积极性很高。在后面的围圈捉球部分,为防止出现学生不主动捉球的现象,我规定学生如果传球10次还没有捉到球则罚捉球学生10次俯卧撑后继续捉球,不仅提高了学生捉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作为一项素质渗入其中,更重要的是因为积极性的提高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练习氛围也激烈起来,把学生的氛围推向了高潮。但美中不足的方面我仍能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学生技术动作在练习中发现仍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学生通过练习没有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因此我总结在讲解示范之后没有给学生模仿练习的时间,这
足球——脚内侧踢球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