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小学部编五上语文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等三首)-教学设计 (1)教案教育教学资料.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中小学部编五上语文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等三首)-教学设计 (1)教案教育教学资料 】是由【166028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小学部编五上语文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等三首)-教学设计 (1)教案教育教学资料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统编版)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2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统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
教学目标
.认识“榆” “畔”等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生字“畔二
.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理解《长相思》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理解《长相思》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唐诗和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 中的前两首古诗,感受了诗人笔下独特的景致以及表达的情感。这节课,我们一 起走进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去体会此人笔下的景与情。
.介绍纳兰性德。
同学们了解纳兰性德吗? 一起来看。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 人,清代词人。满洲正黄旗人,有“清代第一词人”之称。作品有《纳兰词》《通志 堂集》等。
纳兰性德有“清代第一词人”之称,可见他写的词在清代享有盛誉,非常的 了不起。
.揭题《长相思》。
《长相思》是一首词,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长相思就是这首词的词牌 名,分为上阙和下阙。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试着读出韵味。
二、初读诗词,整体感知
.出示整首词,学生自读。
.指名读词,随机正音。
这首词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上阙中有两个词朗读时要特别的注意,一 个是“榆关”,读yU,榆关是山海关的意思,还有一个词是“那畔”,读的n,那畔 是那边,这里指关外的意思。下阙中,也有两个词,“更”是多音字,在这里读“g ◎ng”,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每更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还有一个词“聒”, 读“gu。”,意思是声音嘈杂,这里是风雪声。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试着读出韵味。
三、解析词意,体会主旨
词会读了,那么,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我们 继续来学习。我们先来看上阙。
.学习任务一
出示上阙,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上阙,借助注释,边读边想, 试着说说意思。
(1)借助注释、想象,理解意思。
(2)借助资料,了解背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上阙在讲将士们在行军, 那么他们要去哪里呢?来圈一圈。
对! “身向榆关那畔行”中的“榆关”和“那畔”,告诉了我们将士们要从关 内到关外,要去山海关。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去关外呢?诗人又是在怎样的背景 下写下了这首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
资料出示: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 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 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 这首词。
从资料中,我们知道词人是随康熙帝告祭途中,看到塞上风雪凄迷,苦寒 的天气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
(3)借助想象,感受路途遥远与艰辛
那么,从关内到关外,将士们走了多少路呢?词中开篇有两个词告诉了我 们,(出示)“山一程,水一程”,怎么理解呢?
山一程,可以理解为翻过了一座座山,水一程,可以理解为趟过了一条条河, 说明从关内到关外,路途遥远,两个“一程”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将士们跋山涉水, 行军的艰辛。
同学们可以展开想象,将士们在这万水千山的跋涉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是的,他们可能遇到恶劣的天气,塞外黄沙漫天,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 再加上山路崎岖,一路颠簸,行军的艰苦可想而知。
那么,“夜深千帐灯”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千帐这里是一个虚词,点明了军帐 之多,写出了军队的阵势。透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想象,夜晚数千的营帐连成一 片,灯火通明,那是如此的震撼。
(4)感情朗读,读出艰辛
理解了上阙的意思,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读出将士们行军的艰 难,读出夜深千帐灯的气势。
.聚焦下阙,理解词意
夜深了,奔走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营帐里的灯还 亮着?此时将士们听到了什么,心里又想到了什么?我们一起走进下阙。
(1)学习任务二:出示下阙,提出学习要求
默读下阙,圈一圈,将士们此时听到了什么?心里又想到了什么?从中你感 受到了将士们内心怎样的情感?
(2)感受“风一更,雪一更”的风雪之声
此时,夜深人静,是什么让将士们难以入眠,他们听到了什么呢?对!将士 们听到了塞外夜晚的风雪之声。词中两个词告诉了我们一一“风一更,雪一更”。 透过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从两个“一更”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塞外风雪大作的景象,而且这风雪声已 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一直没有停止。这嘈杂的风雪声,让奔波一天的将士们难 以入眠,打碎了他们的美梦,他们在营帐内辗转反侧,也包括我们词人纳兰性德。
(3)感受“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思乡之情。
此时,这风雪声又勾起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呢?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我们继续往下学。
一起来看这一句:“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将士们此时想到了什么 呢?
是的,此时身处塞外的将士们由风雪声,想到了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 想到了自己的亲人,家乡温暖、宁静,没有这风雪之声,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这里的“故园”就是故乡的意思。
(5)感情朗读,想象体会
一边是无此声的故园,一边是风雪大作的塞外,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体会, 边读边想象,去感受将士们“身在榆关,心在家乡”的思乡之情。(教师范读)
四、回归整体,诵读背诵
.回顾小结。
同学们,学到这,让我们一起再来看整首词,虽然整首词只有寥寥数笔,但 上阙和下阙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首词流露了词人一种难舍的思乡之情, 这首词也是清代词作中为数不多的佳作,纳兰性德不愧为“清代第一词人”。让我 们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
.背诵整首词。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 自行补充增加。

中小学部编五上语文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等三首)-教学设计 (1)教案教育教学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60287****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