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62886 兰州"窑洞"传承千载在生土建筑界地位高
本文转载自《兰州晚报》
http://gansu./system/2015/04/01/
白塔山生土生态园
任震英主持修建的白塔山庄
环保节能优点多就地取材施工易
生土建筑:传承千载的生态民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土建筑可能是一个非常生僻的词,但是说起黄土高原的窑洞,人们都不会陌生,但提起窑洞来,人们就会自主地联想到贫穷、落后等等,殊不知,灰头土脸的窑洞就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生土建筑,由于环保、节能等众多优点,被建筑界研究人员改造后将会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建筑形式。许多兰州人可能不知道,地处黄土高原上的兰州,在世界生土建筑研究界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A藏在深闺
“这些窑洞是规划大师任震英修建的!”2015年2月的一天,兰州市民崔发亮从一份资料上看到,他每天上白塔山锻炼的必经之路,烧盐沟的旧窑洞在建筑界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当他给同行健身者们介绍时大家一脸惊讶。与崔发亮一样,很多人平常都不会在意身边的这些旧窑洞,而在中国建筑界,这些旧窑洞却是一个里程碑,这个叫做窑洞山庄的地方,是中国生土建筑研究的第一个试验基地,是中国生土建筑研究的发端处。
白塔山的窑洞山庄来历可有一段故事。1980年秋,我国著名建筑规划大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任震英出访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在一次闲聊中,一日本建筑专家青木志郎说:“莫高窟在中国,但莫高窟研究在日本;窑洞也在中国,但窑洞研究也将在日本率先开始。”这句话让任震英心里一震,一股莫名的痛楚涌起。回国后,他立即与有关部门沟通,着手在兰州开始进行生土建筑研究。在兰州发起并创建中国建筑学会生土建筑分会。
之后,任兰州市副市长的任震英倡导改良窑洞建筑,在白塔山后山揖峰岭坡面上,因地制宜利用陡峭沟壑建起了50孔新式窑洞居室,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这些窑洞建筑新颖,宽敞舒适,别具一格,,深6至8米或8至10米不等,。传统窑洞存在的阴、暗、潮、闷及抗震能力差等缺陷已基本消除,而且平均造价只有市区楼房的三分之一。据冬季4个月采暖期测试,其中有两个月可以不必耗能采暖,有的已与太阳能使用结合起来,基本实现了冬季不用采暖设备。窑洞山庄建成后,先后接待过美国、日本、加拿大、菲律宾、德国、英国等国生土建筑专家,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其后,由于任震英先生去世,中国建筑学会生土建筑分会挂靠单位机构改革调整,窑洞山庄管理单位混乱,疏于修缮,窑洞山庄陈旧破败,落寞于白塔山后一隅。目前,窑洞山庄还有人居住,却早没有往日的风采。
B传承文化
“生土建筑并不一定指的是窑洞。”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金光辉说,生土建筑是相对熟土建筑而言的,主要指用未焙烧、仅作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材料所建造主体结构的建筑。福建土楼、武威雷台、城墙等都是生土建筑不同的反映方式。生土建筑研究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问,生土建筑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人工凿穴时代。如果按材料、结构和建造工艺来区分的话,生土建筑有黄土窑洞、土坯窑洞、土坯建筑、夯土墙和草泥垛墙建筑等。
中国生土建筑比较多,陕西、山西、福建等省比较集中,在甘肃省内,庆阳、平凉、定
兰州窑洞传承千载在生土建筑界地位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