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冷与热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2、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3、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温度计。
教学过程
:
,《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
,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摄氏温标”。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
: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
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教师再做补充。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热胀冷缩1
教学目标:
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
。
?让我们来研究吧!
“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聪明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和以学的知识讨论这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
(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4)制作“液体温度计”,对于学生作品,教师组织进行评价。
“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对实验、记录、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3)学生观察。
(4)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温度计”在热水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预测: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3)方法指导。
(4)学生观察。
,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1)实验中,几种“温度计”发生了哪些共同的变化?
(2)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3)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4)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温度计”的原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热胀冷缩2
教学目标:
。
,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教学准备
空气球、橡胶管、带玻璃棒的橡胶塞、平底烧瓶等。
教学过程:
: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1)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①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
②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气的膨胀和收缩现象?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或完善:
·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体来发现。启示: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
·借助因受热膨胀而冒出的空气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气收缩,外界气压将水压入管中或瓶中来发现。
·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当容器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
`等等。
(3)评价:在此环节思维活跃的同学给予肯定。
(4)形成各自完整的实验方案。
。
。
。
,我们的猜想和观察到的现象一致吗?
课件苏州园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