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系(院)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题目龙源口面板堆石坝设计及施工总组织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题目:龙源口面板堆石坝设计及施工总组织
一、选题的依据及课
1、依据:
依据南昌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课程及培养方向要求,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具有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本选题结合龙源口面板堆石坝工程的实际情况,要求同学认真全面的阅览和学习专业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并利用所学专业相关知识来熟悉水利枢纽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制定过程。
2、目的及意义:
(1)了解并初步掌握水利工程的设计内容、方法和步骤。
(2)巩固有关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所学的理论,锻炼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熟悉水利建设、水利方针政策及有关规范。
(3)提高进行各种计算,编写设计计算书、说明书及水利工程绘图能力。
二、设计拟定需要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地质条件、水文及施工运行方面的资料对选定的坝轴线、坝型进行论证。确定枢纽主要建筑物的组成,根据建筑物及要求确定主要建筑物在枢纽布置中的相对位置。
(1)挡水坝坝段设计:确定挡水坝的使用剖面及轮廓尺寸,并进行稳定、应力分析,绘出最大坝高处挡水坝横剖面图。
(2)溢流坝段设计:确定溢流坝的剖面尺寸,并进行稳定、应力分析,绘出溢流坝段平面、剖面参考图及下游立视参考图
(3)底孔坝段设计:确定底孔尺寸,校核底孔泄流能力,绘制剖面图。
三、设计拟工程的现场资料综述
龙源口水电站位于江西省永新县龙源口乡庙背村,它的蓄水工程位于龙源口河上游象形鼻村的峡谷进口处,距县城36公里,距著明龙源口大捷纪念地——龙源口桥6公里。并在此兴建龙源口二级水电站。本工程于
1984年10月中旬编报了“龙源口水电站设计书”江西省计划委员会以赣计(1984)农字第76号批复“同意电站装机初定3000千瓦左右”。 ,,,。本工程规划为二级电站,一级站位于庙背村,发电装机3×1000千瓦,二级位于龙源口桥下100m,装机3×2000千瓦,两站共装机3600千瓦,年发电量13323度。
库区内出露地层有奥陶系(02)、泥盆系(DT)燕山区花岗岩(Y)及第四系(QH)松散堆积物。
①陶系中统(02)出露于库区南部,岩性为灰绿色、深灰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及粉砂质板岩互层,间夹炭质板岩,硅质板岩,总厚度大于1000m。
②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D2t)分布于北部,总厚度345m,不整合于奥陶系之上,主要岩性有石英砂岩,砂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等,自下而上大致可分四层。一层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间夹砂砾岩及薄层页岩,厚约180~200m。二层灰绿色,紫灰色中厚层细砂岩夹含铁砂岩,紫色页岩,厚约50~70m。三层紫色钙质粉砂岩与紫色页岩互层,下部夹薄一中厚层状紫灰色细砂岩,厚约60~80m。四层黄色页岩间夹紫色页岩,厚约30~40m。该层在近花岗岩体地段有轻微变质。
③泥盆系中统棋子桥组(D2Q)分布于区域北缘,岩性为灰一灰黄色泥质,硅质白云岩夹砂岩,粉砂岩及细晶灰岩。总厚约120~350m,在区内出露较少。
④燕山区花岗岩(R5)岩性为肉红色,灰白色中一粗粒黑云母花岗岩,钠长石化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一浅层侵入体,呈北东东条状展布于库区中部一带小山间盆中。
⑤四系松散堆积物(QH)另有分布于河谷、山前、沟坡等地,由洪冲积,残坡积之砂卵石、漂石、碎石及砂壤土、壤土等组成,厚度变化大,一般0。53m,厚者达5~6m,岩性横向变化大,常互相混杂。
库区处于华南褶皱系(Ⅰ级)、闽赣地背带(Ⅱ级),吉安永新地向斜(Ⅲ级)之次一级构造宁岗复背斜与永新复向斜之结合部。由奥陶系地层组成的宁岗复背斜为本区基底式褶皱,呈近南北走向。永新向斜面由上古化地层组成,呈NE40度走向,本区处其南东翼边缘及转折端由泥盆系地层组成,构成一背斜构造,岩层强烈挤压,产壮陡立,次一级褶皱及顺层逆冲断层发育。次一级褶皱以短轴折皱为主,顺走向和倾向,平卧倒转折皱特别发育。区内较大断裂有七条,(编号F1~F7),F1、F2是本区控制性断裂。(见区域构造断裂表)。花岗岩顺下断层侵入于奥陶系及泥盆系
龙源口面板堆石坝设计及施工总组织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