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锭纺纱机上的集聚技术
朱洪英王秋霞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近几十年来开发了许多新型纺纱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纺纱产量,但传统环锭纺因其优良的纱线品质依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纺纱方法。为使环锭纱的品质更优良,近年来,在环锭纺纱机上进行了多种改造,其中集聚纺纱技术就是其中之一。采用集聚技术纺制出的纱线称集聚纱(或紧密纱、光洁纱),集聚纱提高了单纱强力,特别是明显减少了纱线的表面毛羽,使纱体光洁,从而改善了最终织物的外观,更好地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织物外观的超高要求。
1 传统环锭纺毛羽的形成
传统环锭纱大多数纤维端都伸出在纱身的外面成为毛羽,毛羽不仅影响纱线的外观和织物的滑爽,而且在织造过程中会造成经纱开口不清。毛羽主要是在加捻三角区形成的,牵伸后的纤维束呈现一定的宽度,此时纤维束内部联系力很小,在到达加捻点之间的一段距离中纤维几乎完全失控,边缘纤维在加捻之前可能脱离主体成为飞花,也可能一端捻入纱线另一端形成毛羽;在加捻三角区内,因纺纱张力的作用,纤维发生内外转移,最终纤维的头端不再进行转移,露在纱体表面纱线上的毛羽主要是在此形成的。
2 集聚纺纱原理
为减少毛羽的形成,关键是消除或减小加捻三角区,加强对边缘纤维的控制。紧密纺纱技术就是在环锭纺纱机上的牵伸与加捻之间加上特殊装置,使牵伸后有一定宽度的纤维束有控制地逐渐横向收缩,使边缘纤维有控制地向中间集聚。如图1所示为传统环锭纺和集聚纺在纱线形成时的区别,牵伸后纤维束宽度为B,进入加捻三角区的纤维束宽度为b,传统环锭纺的B>b且b较宽,紧密纺的B=b且b较窄,加捻区减小或消失。
4集聚技术和德国绪森公司Elite集聚技术。两者虽然机构不同,但集聚原理一样,都是在牵伸区与加捻点之间增加了控制纤维束横向收缩的装置,如图2所示,在牵伸装置的前钳口前方增加集聚区和输出钳口,集聚区由滤网、倾斜的吸风狭槽和吸风系统组成。牵伸前钳口输出的须条进入集聚区,受空气负压作用被吸附在滤网对应狭槽的部位,滤网回转带动须条向前移动至输出钳口,在吸风狭槽区域内的纤维在负压作用下集聚在一起,在集聚过程中,因狭槽与前进方向有一定的倾斜角度,须条移动时因受到吸风的横向引导而绕其自身轴线回转,这个转动包裹的动作保证纤维尾端完全裹入须条。良好的纤维集聚和均匀的纤维排列、使纱线毛羽明显减少、纱线中纤维得到充分的利用,纱线强力高,伸长好。
3 集聚装置
4
4集聚装置如图3所示,其中滤网是带孔的钢制滚筒,它同时代替了牵伸装置中的前罗拉,滚筒围绕内部的固定圆筒主动回转,摩擦传动牵伸前上胶辊和输出胶辊,在两个胶辊之间的滚筒表面借助负压形成集聚区,纤维束按滚筒的表面速度向前运动;滚筒内的固定圆筒在须条集聚区开有由宽到窄的倾斜狭吸风槽,吸风槽与须条运动方向成一定角度,这样须条在集聚区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纤维束的宽度柔和地、有控制地集聚和包裹,逐渐收缩为成纱的宽度,从而消除加捻三角区。该机构紧凑,集聚作用直抵输出钳口线,加捻三角区可减至最小,成纱强力高、毛羽少、生产过程飞花少。这种装置目前存在的问题是:①因滚筒罗拉直径较大,牵伸装置的双胶圈控制钳口到牵伸前钳口之间的距离增大,可纺纤维的最短长度受到限制;②钢制滚筒罗拉表面的孔隙较大(其表面约有80孔/cm2),要求加工纤维有一定的刚度,否则
环锭纺纱机上的集聚技术.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