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缁峥蒲О琋
年月 JofWuhan UniofSci&Tech(SocialScience Edition)Dec2009
IN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_
佛教对中国孝文化的贡献
韩焕忠
罩荽笱д苎担账罩
摘要:佛教对中国孝文化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经典、观念和方式三个方面。《佛说孟兰盆经》、《地藏菩萨本愿功
德经》及《父母恩重难报经》等都是提倡孝道的佛教经典。在中国的佛教信众看来,劝亲信佛、出家修道、慈悲
为怀等都是在尽孝道。儒佛两家在如何行孝上有着重大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对立,而是对中国行孝方式
的丰富和发展。佛教对中国孝文化的贡献是我们今天弘扬孝道的宝贵资源。
关键词:佛教;孝道;贡献
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孝道,儒家尤其如(
此。儒家所说的孝,非常适合家国同构、君父一体 1222)
的中国社会,因此,孝对于中国人来讲具有安身立养育子女的大恩:“亲之生子,怀之十月,身为重
命的终极意义。自印度传来的佛教却以辞亲出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难言。既生之后,
家、严持禁戒为初步,以解脱烦恼、出离生死为旨推燥卧湿,精减之至,血化为乳,摩拭澡浴。衣食
趣,既与主张修已安人、孝亲扬名的儒家思想大异教诏,礼赂师友,奉贡君长。子颜和悦,亲亦欣豫。
其趣,也与追求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道教文化迥子设惨戚,亲心焦枯。出门爱念,入则存之。心怀
然不同。儒道都认为孝亲忠君是无所逃于天地之怵惕,惧其不善。亲恩若此,何以报之《大正
间,与佛教发生了非常强烈的思想交锋,“不孝”就藏》,第册,第佛教中这样的经典还有
成为他们排斥佛教的重大口实之一。在相关的辩不少,而最为流行的要数《佛说盂兰盆经》、《地藏
论中,中土高僧都不敢直接否定孝道,而是努力辩菩萨本愿功德经》和《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等三
解佛教并不违背孝道,出家修行是一种显亲扬名部提倡孝道的佛教经典。
的孝行,同时也尽力挖掘佛教中有关孝亲的思想《佛说盂兰盆经》,西晋竺法护所译,“盂兰盆”
资源,与儒道两家争执孝亲的牛耳,实现了自身形为梵语音译,意译应为“救倒悬”。谓佛神通第一
态的中国化。特别是北宋之后,佛教高擎起孝亲大弟子摩诃目犍连以天眼通看到亡母生饿鬼道
的大旗,不遗余力地弘扬孝道,从而获得了教化中中,备受诸苦,不得救拔,驰往白佛,佛说救济之
土的草根性,也为中国的孝文化增添了许多新鲜法,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为七世及现在父母
的内容。在厄难者,集百味饭食,供养十方众僧,七世父母
佛教对中国孝文化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经典、(
观念和方式三个方面。册,第。与此经同本异译的还有东晋
(16
一、倡孝的经典
。历史上弘扬《盂兰盆经》者以竺译为主,
佛教虽然不像儒家那样将孝视为“至德要注解很多,弘扬宣讲,代有其人。梁武帝萧衍曾依
德”、“天经地义”,但对遗弃父母的行为还是非常据此经设盂兰盆斋,自此以后,逐渐相沿成俗,上
反对的。如《杂阿含经》卷四曾痛斥弃父不养者: 至帝王,下至黎庶,莫不举办盂兰盆会,以报祖德,
((
1226))
少年婆罗门乞食供养父母:“如法乞求,供养父母,
佛教对中国孝文化的贡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