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者简介
吴卫东,女, 1967 年出生。1984 年
至 1 9 9 1年在杭州大学教育系就读, 1991
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并于同年开始在
浙江教育学院任教至今。 1 9 9 9年 2月至
7 月前往德国巴伐利亚州边林根教育学
院进修, 2001 年坪为副教授, 2005 年考
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攻
读博士学位, 2005 年4 月前往德国学习
进修。
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 I I工作。
1996 年以来, 先后承办了小学数学骨干
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小学数学骨干教
师国家级培训班、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二高
级培训班等。在培训实践中,逐渐形成
"主题·反思·参与"的培训模式,此成
果获浙江省 2 0 0 5年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
等奖,并得到教育部师范司的肯定。先后
在国家级、
篇,编芳出版图书三部、参与编写书四
部,论文也曾多次获奖,已完成和立工页的
课题有近十工页,被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
聘请为浙江教育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名誉
校长。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浙江教育学院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出版
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
吴卫东著
衔r i3- 太导生应社
序
教师培训 II (除教师学历补偿教育外的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师范教育旨在经过学术教育培养作为教师
应具备的学术上的基础能力,教育实践能提高教师应具备的实践能
力和专业智慧的话,那么教师培训重在形成教师适应急剧变化的教
育、教学条件的能力 O因此,它更具有挑战性与变化性 O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 以终身教育的理论为契机, 许多国家把教
师培训作为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因为人们认为:一方面教师
在职前教育阶段所学的知识、形成的技能是很有限的,随着社会、教
育的迅速发展,教师需要获得新信息,掌握新知识,以提高教师的应
变能力,另一方面从教育理论的发展看,蕴涵在教师实践群体中的实
践知识远未被理论所掌握,人们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反思、交流、互
动,促进教师实践知识的显性化,使之成为教育理论永不干泪的实践
源泉。
我国教师培训工作得到关注与重视应该是 20世纪 8 0年代以后
的事。 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重视教师培训的系统研究与实践,各
种教师培训的理念、模式、方法应运而生 O
作为省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浙江教育学院,在热衷于教师培训工
作的领导和教师团队 1 5年来的努力与耕耘下,积极开展研究与实
践,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主题一反思一参与"教师培训模式。
本书作者是浙江教育学院一位优秀的年轻组班教师,在体验了
德国教师培训的实践后,又承担了两期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国家级
培训、浙江省" 5 5 2 2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省级培训等工作 O她在继
承传统、吸纳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教师培训的行动研究,提炼和概
括了教育学院教师培训的模式,并在实践中创新了教师培训的方法
体系 O本书的写作正是基于这个实践 O
阅读本书,我们会发现它有以下儿个特点:
第一,有理论支撑。
教师培训虽然是应用层面的研究,但正如发展心理学成为教育
学的一大理论基础一样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规律也是教
师培训研究的理论基础 O本书第一章、第二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
究作了分类梳理,并对研究作了分析评价,同时对教师学习的共性与
特殊性进行了理性的阐释,成为研究教师培训的理论支撑 O
第二,有实践延伸 O
如果把教师培训的研究比喻为以理论与实践为两端的杠杆,那
么本书的支点无疑是倾向于实践一端。书中不仅介绍了几种典型的
教师培训模式一一这些模式既适合于院校培训,也可迁移到校本培
训中;还探讨了构成教师培训活动的各种要素与培训方法的关系 O
更有实践价值的是,本书具体而示范性地介绍了教师培训的各种方
法 O尽管方法是以理念为支撑的,然而对方法自身的掌握、运用与创
新不仅能更加深刻地把握理念,而且可以使正确的理念转化为实践 O
就这一层面的研究而言,在我国教育研究的视野中,往往成为被"遗
忘的角落"一一这正是教育实践中,理念口号在教师群体中不断更新
而教学行为却依然故我的重要原因之一 O本书为从事教师职业后教
育的人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操作策略。而向读者展示的教师培训机
构研究的历程与实践,作为一种个案的综合研究,对教师培训的组织
机构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O
第三,有叙事表述 O
叙事表述成为教育行动研究中备受人们关注和期待的研究成果
的表述方式 O尽管叙事本是文学的要素之一,与科学不属于同一层
面,因为科学知识仅仅关注事实或真理的限定与选
《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师资培养-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