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干什么都得练基本功。
乙:那是当然。
甲:在相声中,基本功尤其重要,嘴皮子必须利落。
乙:这是基本功阿。
甲:怎么练嘴皮子呢?先练绕口令。比方说:山前住着个崔粗腿,山后边住着个崔腿粗。俩人山前来比腿,也不知崔粗腿比崔腿粗的粗腿,还是崔腿粗比崔粗腿的腿粗。山前住着个颜圆眼,山后头住着个颜眼圆。俩人山前来比眼,也不知颜圆眼比颜眼圆的眼圆,还是颜眼圆比颜圆眼的圆眼。
乙:不错。我们说相声的必须练这些。
甲:我的职业和您不太一样。
乙:您是干什么的?
甲:我是练气功的。
乙:练气功的我可知道。像那些在马路边上,表演吞铁球,吞宝剑的不就是吗?
甲:那是最简单的。吞宝剑,您知道怎么练吗?
乙:使什么练哪?
甲:乍练使白菜帮子拣,白菜帮子练成了,再使竹子宝剑练,竹子宝剑练好了,换铁的。说是宝剑,其实就是个匕首。要真用三尺青锋宝剑行吗?
乙:那怎么不行?
甲:(模仿)前边进去了,后面出来了。
乙:扎透了。
甲:铁球,您知道怎么练吗?
乙:使铁球哇。
甲:不行,乍练是使棒子面,棒子面买来,揉成球,用蒸锅蒸好,拿出来蘸点儿凉水,往下这么一吞,吞到嗓子眼里用气托着,比方没托住,掉肚子里头了,没关系,来点咸菜,甭吃饭了。
乙:当窝头吃了。
甲:我刚才说了,这是最简单的。
乙:哦?还有什么更难的?
甲:“口吐莲花”。
乙:怎么叫“口吐莲花”?
甲:您给我倒过一杯水来,我就慢慢地掐诀念咒,把这水端起来,一憋气我咕嘟咕嘟的,喝了。
乙:不怎么样
甲:喝完之后有点儿功夫,我就蹲档骑马式用我丹田气功把水提上来,一张嘴还能把它喷出来。喷出来是个水球,这水球到半悬空“啪”这么一开,要变朵莲花,莲花当间站个小娃娃,冲台下三鞠躬,表示祝君晚安。鞠完躬,落在平地上,还是那点儿水。
乙:这手儿真不错。
甲:头几天在一个大型文艺晚会上,我变了这个戏法。变完了跳过来四个外国人。掏出好几万块钱,“徐先生,到我们国家去变吧,变一次十万美金”“不去,不去”民族气节!
乙:哎,这不错啊。要是让我去,别说十万美金,就是一次五毛都行。(客气)老徐阿,跟你商量个事,你把这个戏法教给我怎么样?
甲:凭咱们的交情当然可以了。不如今天在大家面前,我就把这个教给你怎么样?
乙:好啊。要用什么道具阿?
甲:戏法儿少不了打锣的,你得给我借个锣。
乙:借锣可没地方。
甲:找个代替的。
乙:拿什么代替啊?
甲:脑袋当锣。我念几句咒阿。
乙:您念吧。
甲:听我念咒,一二三,二三三。哑锣。
乙:什么叫哑锣?
甲:这锣不响。
乙:是呀!这脑袋是肉的,怎么能响呀?
甲:可以用你那嘴发音,我这儿打两下子,您那儿就:“当!当!”
乙:可以。
甲:一二三,二二三。
乙:当当!
甲:傻锣。你太慢了,快点!
乙:那我快着点,当当!
甲:你整个一怪物。我还没打怎么就响了?
乙:这可难办,一会快一会慢,怎么合适?
甲:锤到锣响就行了。
乙:行了。
甲:一二三,二二三。
乙:当当!
甲:跟随师父上茅山。(乙:当当)茅山有个毛老道,他把戏法儿对我传,传会了徒弟整八个,倒有七个成了仙。师傅嫌我实在笨,一怒把我轰下山,轰下山来没有别的干,变个戏法儿大家观,先变个狮子滚绣球,再变
口吐莲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