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确认将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拟每年延几个月
发布时间: 2013-12-11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符合我稳过渡,不对当期的就业状况造成太大影响,中国将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
“渐进式”延迟退休包含哪些含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认为包含四层含义
胡晓义说,综合分析我国劳动力供求和老龄化程度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参考国际经验,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既能确保政策调整前后平稳过渡,也不会对当期的就业状况造成太大影响。
“根据我们对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初步学习和理解,‘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包含着多层含义。”胡晓义说。
“渐进式”的四层含义
胡晓义解释说,“渐进式”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一】要提前若干年预告,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实施,而要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
【二】要分步走,比如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逐步扩展到各类群体。
【三】要迈小步,比如每年只延迟几个月,小步徐趋,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滑过渡。
【四】要多措并举,在延迟退休的同时,严格控制提前退休,进一步强化养老保险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适合中老年人又不与青年人争夺工作机会的岗位,并研究支持中老年人就业的扶持政策等,最大限度降低对相关群体的不利影响。
延迟退休确需提上日程?
人均寿命、就业形势等决定需延迟退休
“退休年龄是一项重大社会经济政策。”胡晓义说,“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蕴含矛盾看,确有必要将研究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提上日程。”
胡晓义说,目前我国城镇人均预期寿命达75岁以上;加上劳动条件改善,平均劳动强度比以前大大降低。如果继续维持较低的退休年龄,一方面不利于调动中青年人劳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也得不到持续、合理提高。
同时,我国总的就业形势依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但2012年首次出现劳动力资源总量绝对下降的现象,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预示着未来我国劳动力将逐步进入供给总量减少时期。“加强技能培训、适当延迟退休年龄等都是增加扩大劳动力供给量的必要举措。”
“保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总体平衡、制度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多种增收减支措施,如扩大覆盖面、增加财政投入、多渠道筹资等。但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减缓抚养比迅速提高的趋势,也是重要举措之一。”胡晓义指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并形成起始工作年龄普遍推后的格局,如果退休年龄仍维持较低水平,将限制中老年人力资源特别是女性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影响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延迟退休决策具有哪些特点?
三大特点: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
胡晓义说,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角度出发,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全局性,即这项政策涉及多个领域,是综合性很强,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胡晓义说,“长期性,即这项政策不是
人社部确认将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 拟每年延几个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