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创新民间文化传承人保护传承机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创新民间文化传承人保护传承机制
廖达凤
2012年第10期——文化建设
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省题中应有之义。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强调:“要切实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充分挖掘湖北历史文化资源,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宜昌市作为全国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城市,多年来注重加强对民间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有效解决了宜昌民间文化普遍面临的“艺人故去、艺术失传”问题,有力促进了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民间文化传承人在保护民间文化资源、传承民间文化技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宜昌市文化不断发展繁荣的中坚力量。
一、健全传承人发掘机制,壮大民间文化传承队伍
民间文化艺术是活态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其活态载体的重要承载者与传递者。对传承人现状进行系统调查评估,是对民间文化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的首要条件。近年来,我们着力建立起民间文化传承人发掘机制,详细整理资料,为更好地保护和扶持民间文化传承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1、调查摸底。为了全面掌握宜昌民间文化生态环境和民间文化艺人整体状况,我市成立了市县两级工作专班。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牵头组成一支300名文化工作者参加的民间文化普查队伍,按照“不漏掉一个艺术门类、不漏掉一位民间艺人”的原则,普查员深入全市900多个行政村,对2000多名民间艺人开展专项普查,搜集整理出民间文化传承人详细资料。枝江市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中心户打造成发掘民间文化人才的“基地”,常年对传承人资料进行“驻点式”搜集整理。西陵区与三峡大学合作,加强对传承人的资料收集、组织申报、科学研究工作。
2、评定命名。在市文化局设立民间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评审考核委员会,具体负责传承人评审命名工作,出台了《宜昌市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评选和命名办法》,明确了民间文化传承人的申报条件、评审命名程序以及具体要求。评审命名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为民间文化传承人颁发证书,予以表彰。
3、登记建档。市政府拨专项经费建立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为全市命名的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建立个人档案,对传承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艺术特长、艺术成果等进行登记造册,采取录音录像方式对他们传承的文化艺术进行分类采录,,图片数据500G,文字材料2G。经过多年的发掘整理,全市现有314名民间文化传承人,其中国家级10人;2470名优秀民间艺人;有各类民间文艺表演队400多支,人员近2万人,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二、健全传承人扶持机制,激发民间文化传承热情
在发掘整理民间文化传承人资料过程中,针对部分传承人年龄较大、生产生活存在程度不同的困难,宜昌市建立起民间文化传承人扶持机制,对他们进行资助和帮扶。
1、政策上给支持。市里制定了民间文化保护、奖励、资助系列政策,政府每年拨专款10万元,用于保护民间文化资源和扶持传承人。设立了“民间文化高龄传承人扶助金”,定期向 65 岁以上患病的或受到意外伤害的各门类优秀民间艺人发放扶助金。宜都市对被评定为省级以上的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1200元。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制定了《县级领导联系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制度》,规定副县级以上领导每人联系2名以上优秀传承人,近两年来共联系100多人(次),并

创新民间文化传承人保护传承机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deliliang128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8-06-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