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教案
课题
管晏列传
授课班级
08会计一、二、三
授课日期
07 年 9 月 22 日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史学和文学成就及价值。
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3、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
重
点
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
难
点
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时
2
课前准备
课
后
小
结
本节学习
1、了解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正确的对待人生中遇到的挫折。
2、通过课文翻译使学生掌握了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及用法。
管晏列传
导入
鲁迅先生赞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新授
一、作者与作品背景
司马迁是一个爱憎分明、学识渊博、才华卓绝的人才。“李陵事件”中因为仗义直言而触怒了汉武帝,被施以“腐刑”,个人身心遭受了巨大创伤。他由此看清了以汉武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丑恶自私的真实面目,从此以更加大胆、求实的唯物思想和高度历史观念发愤创作《史记》。他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和愤怒融进每一篇传记中去,从而创作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管晏列传》抒发了司马迁强烈的人生感慨。“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这是对古人的仰慕,更是对黑暗世道的控诉!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晏子、鲍叔那样的知音!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二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有知越石夫之晏子知之,亦可援法代赎。多鲍叔之知人,与执鞭所欣慕,皆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此话可作为阅读本文的参考。
二、重点字词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小之:认为他渺小。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死之:为公子纠死。
管仲贫困,······鲍叔终善遇之。
终善遇之:始终好好地对待管仲。
终,始终。善,副词,好好的。遇,对待。之,代词,指管仲。
弗谢······摄衣冠谢曰。
第一个谢是告辞、辞别;
第二个谢是道歉。
鲍叔既进管叔仲,以身下之。
既,已经。以,将。下,位置在低处。之,代词,代管仲。
岂管仲之谓乎?
之,助词,无意。用在提前宾语“管仲”和动词“谓”之间。
贵轻重,慎权衡。贵轻重:重视经济。
贵,以······为贵。轻重,指物价高低。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
走:逃跑。
三、层次结构
该传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1、“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以上六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管仲与鲍叔之间的感人友谊和管仲的治仲婴者”至“晏子荐以为大夫”之间三个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叙述了晏婴的为人行事及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事迹;
3、“太史公曰”以下为第三部分,这里司马迁直接称赞管仲因势利导的治国本领,倾心赞扬了晏婴见义勇为和犯颜直谏的品质。
小结
本节主要翻译了古文,学习了文中的重点字词。
划分了文章的层次结构。
巩固练习
课后注释7、1012、13、23、28、32、40、52
作业
课后思考练习题六
山东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教案
课题
管晏列传
授
管晏列传(4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