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品味吆喝声声感受市井风情
——《吆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武汉小学王桢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细读课文1至4自然段,品味老北京的吆喝声,感受老北京的市井风情,以及吆喝人的生活境遇和生活态度。
4、感悟描写人物语言的表达方法,学习文章总分式的构段方式。
教学重难点:
品味老北京的吆喝声,感受吆喝人的生活状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受京韵。
1、【师】:请同学先来听一种声音(放课件),这是什么声音?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7课,去品味一下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板书:吆喝]
2、注意“喝”是轻声。我们一起读!(全班齐读课题)
3、学习词语:
(1)认读本课生词。
【师】:课文里有很多表示食物名称的词语,里面还都有生字,能读准吗?自己试一试。
大米粥馄饨硬面饽饽雪花酪烤白薯
PPT出示:
【师】:硬面饽饽见过吗?(课件出示硬面饽饽图片)瞧,这就是硬面饽饽,一掰掉渣、香脆可口,是北方的一种特色面食。(全班齐读词语)
(2)了解儿化音,感受语言风格
①PPT出示:
大小金鱼儿三分一根儿词儿
变着法儿嗓门儿葫芦儿
②【师】:课文里还有这样一些词语,自己读读。发现了什么?(指导读好儿化音)
③【师】:同学们的儿化音读得真地道,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原汁原味儿的北京的方言。
二、一读,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作家萧乾写的这篇文章,看看你对吆喝有什么印象?
2、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对吆喝的印象。
3、【师】:吆喝,在词典里就是大声喊叫的意思。在作者的笔下,吆喝是什么呢?在课文里找一找有关词句。
4、学生交流找到的词语、句子。(教师相机板书:叫卖声口头广告叫卖艺术。)
PPT出示:
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
……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有失传。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师】:在作者眼中,这吆喝就是那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没个停的——
【生】:叫卖声
【师】:是那用来吸引顾客的——
【生】:口头广告
【师】:还是那带戏剧性的——
【生】:叫卖艺术。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围绕课题,抓住了关键词句,初步了解了吆喝。
三、二读,深入理解
(一)模仿品味,读叫卖声
1、【师】:谁来读。(PPT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品味老北京胡同里的叫卖声。那是怎样的叫卖声呢? 2-4自然段中作者直接引用了几句小贩的叫卖声?
3、学生读出找到的吆喝词。
(PPT出示:6句叫卖声)
4、初次模仿,模仿吆喝音
【师】:把自己当成那些小贩,试着吆喝吆喝。(自由练习——指名吆喝)
个别吆喝时,指导学生读好“硬面——饽饽”“葫芦儿——刚蘸得”“馄饨喂——开锅!”,关注破折号在这里表示声音延长。指导“开锅!”读好感叹号的含义。
【师】:虽没有亲耳听见,但透过这些文字和标点符号,我们就能感受到叫卖声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富于变化。
再度模仿,体会吆喝意
【师】:我们都知道小商贩吆喝为的就是把东西卖出去。刚才你们在读叫卖声的时候有没有
吆喝教案--王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