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任何时候在我的面前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总有一道亮光。只要我一心向前,它会永远给我指路。”而巴金先生也将他所有的信仰化成了一盏灯,一盏心灵之灯,一盏有理想、有光明、有正义的灯。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灯》的教学思路,具体为:说教材、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小结。
一、说教材:
《灯》这篇经典的散文,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基础版)第二册第七单元,是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一。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了解散文的一般特点,掌握赏读散文的基本方法。欣赏散文,要注意理清作者的思路,进而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通过对散文的“形”——文章素材的理解,深刻领会散文的“神”——文章的主旨、思想——所蕴含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本文的授课对象为五年制播音主持和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作为表演艺术类的学生,他们本身对文化课的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对于课文内容他们更多的是偏向于感性上的认识,而理性上的思考则可能较为欠缺。针对这一情况,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特征,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课文,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专业技能的平台,以此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后老师再进行点评和指引,由浅入深,帮助学生逐层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本文的线索,文中所写的具体的灯及作者的感情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巴金这盏世纪明灯的人格魅力。
重点与难点:因为我们的学生这一阶段的思维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所以把掌握本文的线索、找出文章所写的具体的灯以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确立为教学重点。《灯》写于1942年,时间距离我们现在比较久远,所以把握巴金的作品及其人格魅力、理解
“灯”的象征意义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境界,自主阅读。通过课前布置的具体预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自主、合作学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巴金更多的知识;再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将学生怀念巴金的感情凝聚成推动教学活动的诱发力,缩短学生与作者、作品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灯”的象征意义,“作品灯”和“现实灯”的认知和情感交融到一体,点燃学生的精神之灯,从而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参与和互相学习,同时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概括为一句话: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讲析。
导入
从初中时学过的高尔基的散文《海燕》开始导入,引出象征手法,(象征手法: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包含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然后进入到本次课《灯》。这样设计导语,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
接着请学生发言,让他们来谈谈巴金的情况,互相进行补充,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点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巴金先生的人格魅力,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课文教学做情感铺垫。
简介背景时让学
巴金的灯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