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
导言:智慧的痛苦
爱智慧的路没有终点
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
哲学=爱智慧
Philosophia:philos+sophia
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将哲学看作是惟一自由的学问,就是因为它从不服务于任何外在的目的,乃是为了自身而存在的,虽然一切科学都比哲学更有用,但是惟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
哲学的本性:哲学与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
哲学居于科学与宗教之间:一方面它像科学一样属于理论思维,因而从根本上总是诉诸理性;另一方面它又像宗教一样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追求热爱的是永恒无限的智慧境界。
显然,与科学和宗教相比,哲学自有哲学的优越之处,因为科学知识解决不了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问题,而宗教由于诉诸信仰,从而缺少理性的清晰明确和普遍适宜的特点。
科学宗教
哲学
2、哲学的问题几乎都是一些无法解决没有答案的难题。
“问题”是西方哲学活的灵魂和源泉。
哲学的意义不是体现在“知识”上,而是体现在“问题”上。
哲学问题是永恒无解的难题,可以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根据:
从理论上讲,哲学所探讨的对象不是经验的对象而是超验的对象。
从实际情况看,哲学家们在所有的哲学问题上都是争论不休的,从来就没有达到过一种科学知识应该具备的普遍必然性。
“哲学问题具有这样的形式:‘我找不到出路所在’”。--维特根斯坦
哲学问题乃是永恒无解因而万古常新的难题,故而一切答案都不具有终极的意义,各式各样不同的解答方式都具有“平等的”的价值。
哲学是由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那一条条思想之路构成的。
二、智慧的痛苦
人一方面是自然的成员,象其他有限的自然存在物一样受自然法则的限制;另一方面人又是一种有理性的存在,产生了超越自身有限性的理想……终有一死的人向往永生,向往永生的人终有一死,这就是人生在世最深刻最根本的悖论,从中产生了哲学的问题:它意味着人被抛入这样的境域,他自始至终面临着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暂时与永恒、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之间的激烈冲突,在它们之间横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改变观念就是改变世界
哲学:无用之大用
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是一门这样的知识,在其发展中,最终成为‘不知之知’。”
冯友兰论人生的境界:
1,自然境界: 2,功利境界: 3,道德境界: 4,天地境界
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必要性
“西方哲学”:主要指的是一种区别于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的独特的哲学形态。
所有文明最高的意识形态--思想--都起源于终极关怀的问题,都试图给予世界以合理的说明,而西方思想不同于其他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以科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所以西方思想=西方哲学。
哲学的思维特性遍布世界,不过希腊人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他们偏爱非个人性的即带有普遍性的解释,二是他们倾向于为事物的存在给出理由。在希腊哲学之初有一个成语:“拯救现象”。那时候希腊人所说的“现象”不是与本质相对的现象,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切东西。他们不在乎个人的“意见”,而追求普遍性的“知识”,即认识自然的“法则”,为事物的存在给出合理性的说明,哲学(科学)由此而产生。
希腊哲学的精神:学以致知
科学思维方式=抽象思维
=理论思维
=思辨思维
科学思维方式
哲学起源于希腊人因“好奇”而求知的本性。
科学:“自下而上”;哲学:“自上而下”
1、在西方文化为强势文化或主导文化的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必须对西方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吸取西方文化的营养,使我们变得强壮。
2、中国对西方哲学思想的了解和研究太薄弱、太落后。
西方哲学向来以“学以致知”为传统,一味地追求“学以致用”是不可能把握西方哲学的精髓的。
四、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哲学史
黑格尔认为:哲学史就是哲学,是历史形态的哲学本身。
学习哲学史要与前人进行对话。
学习西方哲学史不仅是学习知识,即知道哲学家们都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了解哲学家们“因为什么”和“为什么”。
学习哲学史也就是“读书”。
由于哲学家们的思想保存在他们的著作之中,学习哲学史就是学习哲学史上哲学家们的思想。
学习哲学史就是要反思。
哲学从本质上讲是建立在反思之上的。反思就是对一个现实的事实反过来追溯其来源。反思的起点在于对表象的质疑,故有“哲学自怀疑始”的命题。
哲学反思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强烈的把握未知事物的要求,即“惊异”,也就是对“智慧”的“爱”。
第二,要寻求和造就能够进行反思和分析的工具,这就是语言。这里的语言就是“逻辑”。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就是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建立起来的。
了解哲学家的问题,熟悉哲学家的术语,沿着哲学家的思路,理解哲学家的思想。
第一编
古代哲学
希腊文明的兴起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