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根说,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的, 他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 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 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而作为组成万物的四根,其自身并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 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 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使根相互争斗的“恨”。他用四根说明事物的可感性质, 用爱恨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其学说虽被称为“四根说”,但实际上,他认为本原在数量上是六个。 2. 哲学,源出希腊语 philosophia ,意即“爱智慧”, 是由 philo 和 sophia 构成的动宾词组。爱智慧所表述和界定的事物, 就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 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思维知识、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概括和总结,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3. 智者,是公元前 5 ~前 4 世纪, 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公元前 5世纪前的智者, 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 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为智者。由于智者能言善辩以及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 因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语。 4. 本体论, 又译为“存在论”, 意指“关于存在的学说”,由 17 世纪经院哲学家郭克兰纽首先提出。广义上指研究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 狭义上则是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对宇宙本性的研究的为本体论。 5. 认识论, 亦称知识论, 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6. 本原, 是希腊文“ arche ”或拉丁文“ principium ”的意译, 原义是“开始”, 又译为“始基”。哲学上指万物的最初根源( 最根本实体) 或构成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亚里士多德认为, 一切存在物都由本原构成且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为它。 7. 阿派朗, 是本原的音译, 意为“无定形之物”,即“无限”、“无限制”或“无定形”。阿派朗是一种否定的一般的物质实体, 是本原的基质和对有限者的界定。普遍的物质万物由其产生,毁灭后又归于阿派朗。 8. 努斯, “努斯”是阿那克萨戈拉的主要哲学概念。“心灵”即“努斯”, 是无限的、自主的, 不与任何事物混合的; 是单独的、独立的, 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是安排宇宙秩序的“第一推动力”。“努斯”是灵魂、思想或心智, 是作为个体精神向上超越的精神能力的存在。它代表着自我超越、不断创造的主体性原则, 要求人摆脱物质世界的羁绊, 以自我规范为对象,使对象符合我的目的。 9. 形而上学,词源自希腊语“ metaphysica ”的意思,即“在自然之后”。哲学史上指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 是研究宇宙自然的基础和研究超越感性经验存在的学问。形而上学关注的是理论哲学的核心问题, 如基础、前提、第一原因和基本结构以及所有真实存在的意义和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 人类知识最基础的部分是形而上学, 也叫“第一哲学”。形而上学被尼采称之为“柏拉图主义”。 10. 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巴门尼德认为,把变化无常的“非存在”当作万物的本原, 主张“非存在”存在,是虚妄的“意见”,即坚持“存在物不存在,不存在存在”这一观点的, 就是“意见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