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下载的)
摘要:目前学生出现典型的90后特点,主要表现于行为和性格的过于自我,集体主义思想过于薄弱,有些学生上课突然想看手机就拿起手机,突然想聊天就聊天,完全没有尊重老师和顾及同学们的感受,对于集体活动不够活跃或者过于活跃,集体活动想去就去,不想起就不去,不顾及集体的荣誉和不理解组织者的辛苦等等。教育培养学生日常行为关键在于改变其观念,使其知道自己其实生活在一个集体的环境里,日常生活举止都需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个人的自我会给别人或集体带来不良影响,要使得每个同学都不要过于自我,有集体感,就要从集体活动入手,班集体活动要足够新颖,在允许尺度内尽量符合90后学生的兴趣取向,例如现在给学生来个看小电影竞答问题,那参与度就真的很勉强了,运动会是最可以增强集体感和凝聚力的活动,所以平时的班级可以展开班内赛或者班际赛等等。
内容摘要: 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养成青少年学生良好性格的必要途径。古代印度有句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有人曾把行为习惯比作人的“第二天性”,实际上,人们性格乃至人生中的很大一部分,所表现的正是一个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可见,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性格、人生,从一个人的性格、人生也可以看出他平时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关键词: 规范引导教育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日常行为要求。学生按“规范”要求去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行为规范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学生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的基本要求。古代印度有句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有人曾把行为习惯比作人的
“第二天性”,实际上,人们性格乃至人生中的很大一部分,所表现的正是一个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可见,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性格、人生,从一个人的性格、人生也可以看出他平时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如何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是班主任老师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做法。在这里简单地谈一下我的几点体会。
、严于律己。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者的身边,并且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班主任老师为学习的楷模,它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例如在劳动中,班主任应当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另外,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认为老师只是教育学生,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对学生的“身教”。
。现阶段我所接触的是就业班的新生,他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这段时间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锲机,必须认真对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条文对学生加以引导。班主任老师要教育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行为,虽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必须要这样做。执行规范要求并不是
“吃亏”的事,也不是个人行动的“不自由”。遵守行为规范,不仅有利于集体,而且有利于在社
探讨中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