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内在,美在素质
——中国古代诗歌与个人修养
西南大学李达五
《诗经·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启示:
庄姜夫人的美,是一种内在与外在的完美统一。只有这样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因为任何外在的形式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而内在的道德、人格、才华、精神,则会因时间的磨砺而更加富有魅力、更加光采照人。
庄姜夫人的魅力主要还来自于她的笑容,来自于她统筹兼顾、内外兼修的高素质。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启示:
第一,美在内在,美在素质。
第二,内在美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现的。
第三,美是一种客观存在,需要美的眼睛去发现,美的心灵去感悟、去挖掘、去创造。
第四,美的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只要相信自己是美的,就要坚信“两美必合”。
本讲座主要以古代诗歌为例,从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情感表达和性格特征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提高个人修养的问题。
一、道德观念————由传统的“五常、五伦”到仁爱、善良、执着、忠诚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五伦):
仁、智、礼、义、信
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
杜甫(712—770)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自比稷与契。
……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历来被尊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
1、作为“诗圣”,杜甫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偶像,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化身。他将以社稷为重、关怀民生疾苦作为“忠君”思想的出发点。他的爱民意识,使他的作品能引起全社会的共鸣,所以他又是爱国诗人和人民诗人的化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美在内在美在素质——古代诗歌与个人修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