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我市以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以建设“三个 XX”为主题,实现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 XX 市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机遇期。地方志工作是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惠泽后世的公益性基础文化事业, 为促进和指导我市地方志事业的繁荣发展,依据《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与现状
“十二五”期间,全市地方志工作全面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结合建设“文化 XX”的战略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一)二轮修志工作在全省位居前列。
2011 年,XX 市全面启动二轮修志工作,到2015 年末,《XX 市志(1993-2010)》承编单位的志稿全部通过初审、复审和终审,基本完成 30 篇志稿的分纂,总纂篇目首家通过省级评审,总体进度在全省处于前列。完成全国、省、市二轮修志试点《XX 县志(1993~2005)》的编纂任务,该志于 2014 年底出版发行。各县(市、区)加强对二轮修志工作的组织领导,至“十二五”期末,XX 市完成志稿总纂,XX 市、XX 区、XX 县续志总纂篇目通过评审。
(二)乡镇志、部门(专业)志编纂迈开新的步伐。
出台《XX 市部门志、专业志、乡镇(街道)志审查验收及出版办法》,促进乡镇志、部门(专业)志的编纂。“十二五”期间,先后完成了《XX 镇志》、《XX 镇志》、《XX 镇志》、《XX 镇志》、《XX 村志》等乡镇、村志,《XX 卫生志》、《XX 建设志》、《XX 建筑业志》、《XX 市卫生志》、《XX 市农林志》、《XX 水利志》、《XX 水利志》等部门(专业)志的编印、出版工作。
(三)地情资料的收集编研取得新的成果。
“十二五”期间, 初步建成市方志馆,馆藏新编三级志书及各种旧志书400 多部, 全国各地编纂出版或印刷的综合年鉴、专业年鉴239 种,各类地情资料3 万余册,成为集地方文献资料的收藏、保管和检索利用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场所。2015 年,XX 历史文化陈列室在XX 区史志办建成开放。编纂一批质量高、反响好的地情书刊,《民国XX 风情》、《民国XX 旧事》反映民国年间XX 的社会文化,《XX 史志》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特色,《XX 通》突出实用性、便览性、资料性。各县(市、区)也开展了《历代名人咏XX》、《天南地北 XX 人》、《四海XX 人》、《XX 风采》、《XX 通》等地情书的编写。
(四)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取得新的突破。
全市实现市和7 个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全覆盖。《XX 年鉴》全面改版,先后获全省档案文化精品评比一等奖、第五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特等奖、首届省年鉴奖评比综合特等奖、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三届年鉴评比特等奖等荣誉。各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水平不断提高,《XX 年鉴》、《XX 年鉴》、《XX 年鉴》等在全国、全省年鉴评比中多次获奖。年鉴编纂理论研究形成良好氛围,多篇年鉴论文在全国、省专业刊物发表和在全国年鉴学术评奖中获奖。
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全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良好,为“十三五”及长远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十二五”规划执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地方志工作的组织领导有待加强,地方志工作机构需进一步健全;地方志工作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服务能力尚需提升;地方志专业人才匮乏,激励机制不够灵活。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中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中央、省委省、市确立的“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出发,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推动科学发展,建设
“创新XX、精致 XX、幸福 XX”的主题,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科学性、思想性和资料性,以修志编鉴为中心,以地方志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抓手,切实发挥地方志书和年鉴“资政、存史、教化”功能, 全面系统地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党委政府、社会各界提供有效的地情信息服务。
(二)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XX 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建立健全与我市相适应的地方志工作机制,形成依法修志的工作格局。地方志机构健全,队伍精干高效。突出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专业特点, 编纂出版可信、可读、可用的精品志鉴和地情资料。大力推动各级方志馆(室)建设,加强地方志网站建设,积极开展读志用志活动,为服务社会提供平台。全市地方志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一)市、县(市、区)志编纂完成市、县(市、区)两级二轮志书的编纂
XX市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