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情况汇报
我县是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夏季因特大暴雨引发的大规模地质灾害给我县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根据更好完成我县地灾移民搬迁任务,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了全县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县开展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武夷山脉中段西麓,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据今年最新调查统计,全县现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379余处,其中列入市级监控的重要灾害危险点7处,县级监控的重要灾害隐患点54处,318处为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可能影响到的群众1592户 6731人。全县所有乡(镇、场)的绝大多数村组都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另外还有28所中小学校或多或少存在着地质灾害隐患。全县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具有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特征。1998年夏季,我县就因暴雨,引发了上千起地质灾害,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XX年6 月中下旬,全县再次发生大范围的地质灾害。
二、工作成效
针对已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区,县政府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地质灾害核查、治理和搬迁避让等防治工作,同时,多方筹措,整合民政、移民、农工部、教育等部门的相关资金,开展灾民搬迁治理。近年来,我县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且人口较为集中的村落采取集中建灾民新村的办法转移,对无法集中设灾民新村的采取分散安置的办法转移,据去年年初统计,我县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3000多万元,新建村民居住点40余个,搬迁农户1200余户,撤并了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3所学校,新建了中小学校16所,对20余所学校进行了治理,有效减少了地质灾害隐患,特别是减轻了地质灾害对学校以及其它人口密聚区的威胁。尤其是我县去年将遭受“6·18”洪灾侵袭的德胜镇茅店村群众,从地质灾害高危地段整体搬迁到该镇新店村,对灾民新村安置点进行了科学选址和规划,经反复论证并聘请有资质的地勘单位进行勘探后,最后确定在离县城约13公里的该镇东山村为灾民安置重建点。该安置点地势较平坦,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占地面积约200—300亩。短短半年时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筹措了约4000万元重建资金,建成了一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美观而实用高标准统一规划设计的住房51栋、集中安置灾民近400户的“现代新型小城镇式的安置新城”,近1700 余灾民在春节前搬进了新居,成为我县乃至全省地质灾害移民搬迁的样板工程,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今年根据已编制的《XX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在规划期间,全县将对8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约 2550人实施搬迁避让,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地灾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字[XX]92号)和省市文件精神,结合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程度和群众的搬迁意愿,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经过认真核查,最后确定地质灾害搬迁点数40个,共329户1276人将在今年整体搬迁到安全的集中安置点。
三、工作措施
1、做好动员和宣传工作,7月21日及时召开了全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动员大会,地灾避灾移民搬迁是一项惠民工程,为把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搬迁村民的支持和理解,县政府同各乡(镇、场)组织了宣传工作小组,深入乡村对需要搬迁的农户进行宣传和动员,把国家的惠民政策宣传到位,使村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由被动式的强制搬迁变为配合式的主动搬迁。
2、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机构,根据文件和会议精神,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XX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移民扶贫办,全面协调和指导全县的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作。同时有地灾避灾移民搬迁任务的乡(镇、场),均设立相应的工作组。
3、认真搞好调查摸底、核查工作。调查摸底和核查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前提,为确保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抽调县国土资源局、县扶贫和移民办2名业务精干人员从8月2日~5日下到15个乡镇对各乡镇上报的名单重新进行核查,实地考察。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经过认真核查,最后确定地质灾害搬迁点数40个,共329户1276人。
4、精心制定搬迁规划和实施方案。根据XX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调查摸底和核查情况,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对移民安置点进行科学的选址,对新的移民安置点则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环境评估。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认真制定了“XX县XX年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的要求,逐步推进该项工作。
5、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涉及面广,时间较紧,任务繁重,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县政府及时组织
县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的情况汇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