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促进学生成才
语文课外活动,又叫语文第二课堂,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更是语文学习的补充。它对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开拓学生视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要把学生从死啃书本、填鸭式的课堂中解脱出来,能够真正重视素质教育,重视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建立起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内外衔接的语文教育新格局,真正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要系统接受书本知识;另外还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注重知识的运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志趣和才能。
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成为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所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的环节之一。语文课外活动可因人指导,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种形式、多种类型的课外活动,让学生遨游于自己的天地里汲取知识,培养能力。所以,语文活动课的开展对师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全面的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呢?
一、内外结合,循序渐进
进行语文活动时,要有一定的计划、目的,结合所教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来选编语文活动课内容,针对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使课内外相结合。我们现在的职中教材中,每单元都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为我们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知识点方面,从字、词、句、篇着眼。能力训练方面,从听、说、读、写着手。要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逐步形成能力。如字词竞赛活动。根据班级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坚持由易到难反复多练。坚持每周活动一次,长此以往可收到极好的效果。这一活动气氛比课堂默写来得活跃,学生兴趣极高,积极参与思维,学生间相互促进,你追我赶。学生对活动印象深刻,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又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当然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则需要更高一些。不仅要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要是让他们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能。如让学生自主设计富有文学气息的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等。将情节性较强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他们动手、动脑,既提高了审美创作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才能。
二、内容丰富,形式活泼
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要新颖丰富,形式要活泼多样,让学生在学中享受快乐,在玩中不忘学。变之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为了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可以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成立读书协会、组织参观游览等,然后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成立相应的文学社团,并创建自己的杂志,供同学们投稿。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开展朗诵比赛、辩论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成立小记者协会等。又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可以开展成语趣味活动。采取
班集体、小组间、同学间的多种组织形式,把教材中的成语归类组合,设计出趣味性极强的多种类型进行活动。如:成语填空、成语故事、顶针成语、回文成语、数字成语、方位成语、画谜成语、纠正伪成语、成语加点字的读音注释等等。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正确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促进学生成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