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晋商戏曲活动简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晋商戏曲活动简述.doc晋商戏曲活动简述----戏曲论文
-->引言
一、概念界定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十四世纪以后的明清时期,经济活动对社会进程的影响明显增强,晋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通过区域广泛的商业贸易和金融活动,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晋商对山西地方戏曲的形成、繁荣以及对外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山陕商贾发迹于明,兴盛于清,衰落于民国。梆子戏亦形成于明,盛行于清,衰落于民国”①,事实上,戏曲已经融入到晋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成为一种值得关注历史文化现象。山西是戏曲演出的摇篮之一,从山西戏曲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在民间艺人、下层文人的不断创造以及晋商大力扶持下,在明清时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以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为主体的梆子戏蓬勃兴起;以祈太秧歌、晋南眉胡、左权小花戏、神池道情、浮山木偶戏、万荣花鼓、皮影戏、二人台等为代表的地方小戏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明朝以来,晋商作为区域性商帮整体崛起,其商贸网络遍布全国。商路即戏路。随着商贸活动的扩展,晋商相应地承担起扶持、传播、推广山西戏曲的历史责任,其戏曲活动的历史足迹鲜明可循。本文正以晋商戏曲活动为研究中心,首先界定其概念: 晋商戏曲活动是指以晋商为主体,在其组织、参与下进行的戏曲活动。它常伴随着晋商的商贸活动,亦作为一种常态性的复合文化现象出现在晋商的文化、经济、政治生活领域内。晋商戏曲活动概念的界定基于以下考虑:晋商戏曲活动是客观存在的历史文化现象,它是历史合力相作用的结果。其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
二、本文架构
晋商戏曲活动在中国地方戏曲史研究领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晋商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社会角色决定了戏曲活动丰富的历史内涵,引人关注。本文以晋商戏曲活动作为研究中心,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研究: 文化结构体系社变迁会首先确立研究的内在依据。在晋商戏曲活动发展过程中,遵循着一定的的扩展规律。因此,必须准确把握晋商戏曲活动的依据原则,才能有效地还原晋商戏曲活动的历史图景。本文认为,与商贸活动联系强度原则、中心城镇集聚与辐射原则、交通(商路)便捷性原则、文化差异性与融合原则是晋商戏曲活动扩展的内在依据。第二,对晋商戏曲活动扩展的历史契机进行探讨。本文以社会变迁的视角,从社会职能及社会构成要素不同向度解析晋商戏曲活动发展的历史契机。第三,对晋商戏曲活动的历史轨迹进行归纳总结。本文从晋商戏曲活动的扩展区域、晋商在社会生活中不同领域(文化、经济、政治)的戏曲活动两个角度进行探讨。第四,引入文化结构体系,对晋商戏曲活动的特点进行探讨、归纳。本文指出晋商戏曲活动具有常态性、功利性以及自律性特点。
..........
第一章晋商戏曲活动依据的原则
第一节与商贸活动联系强度原则
晋商戏曲活动的历史足迹范围广阔,影响深远。晋商戏曲活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按一定的依据与原则,在地域空间上随着晋商商贸活动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展。找出这些内在的依据是深入研究晋商戏曲活动的切入点。研究晋商戏曲活动与商贸活动的联系强度可以反映出戏曲活动的扩展规模、活动范围的大小和其功能的变化。毫无疑问,与商贸活动联系越紧密,戏曲活动就越频繁兴盛。例如在梆子戏兴起后,山西城乡出现了“山乡庙会流水板整天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的繁荣局面。其原因就

晋商戏曲活动简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3 KB
  • 时间201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