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科研论文__论述教育者应如何把握美育教学论述教育者应如何把握美育教学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特别强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为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不能离开美育,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育教学审美素养人文素养情感审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方向人文主义
“美是教育的本质”,美育是立教之本。叶圣陶认为,“美育正是帮助学生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也是生命质量自然形成、自然提高的最好方式”。
素质教育中美育和德育平行,在德智体美四育中,德育为先。法帮助人们提高情趣,达到塑造品德的目的。审美教育体现了既合规律又合目的、情理交美育的功能:
1、开发智力
美育以特殊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智力的培养,主要是智力教育的功能。培养智力就是发展个体的创造思维。而审美教育就是开启和扩展这种自由创造思维的领域,通过对审美对象形式的整体把握和领悟,由抽象思维走向直觉思维,触动创造的契机,促进能力开发,“以美启真”。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审美教育可以激活学生情感,帮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产生高度的热情,在领悟中萌生出创造思维。这种创造思维的活跃正是智力扩展的显现。
2、促进德育
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教育帮助受教育者培养个体意志服从道德规范的能力,引导受教育者达到最高审美境界。
作为教育者,我们既要用适用道德教育的方法教育人和约束人不去做坏事,又要用审美的方融、物我统一完整与和谐的特点,把人造就成审美的人。
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具有审美理想的人,就会以完整的人性去对待社会:国难当头,会慷慨捐献;
强敌当前,会尚节立勇;忧在人前,乐在人后;为国分忧,为民排难。
3、增进体育
美育可以增进人的健康。虽然体质健康,主要来自体质教育,是培养和训练的结果。但是,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心情愉快,消除各种因素的困扰,会促进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生物化学物质分泌,使人肌肉放松,心率舒缓,机能协调。马克思说过,美好的心情,比一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美育直接关系到体态、动作、行为举止美的培养。美育与体育天然并列,体育中姿势、动作的调整、矫正,本身就是审美教育。运动中的动作、举止符合审美规律,也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发展。而对体态、动作、行为、举止美的角度进行培养和训练,能使人的感官、呼吸、消化、心血管系统得到健康正常的发育,还能保持人体脊椎形态的曲线美。听音乐,赏画,在旅游中欣赏自然的美,这些审美方式的活动,都有促进体育的作用。
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就是要养成他们纯洁化和高尚化的情怀和眼光,让高尚和纯洁成为他们人生的基本前提。
一是增强审美意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梁启超曾说:“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制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
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文化修养。马克思认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发掘教育生活中固有的美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
美育科研论文 论述教育者应如何把握美育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