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发展战略分析
【关键词】高铁;经济;现状;发展
【摘要】本文从世界铁路发展轨迹以及我国高铁发展现状与规划出发,对比分析了我国高铁发展的特点与优劣势,对我国高铁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对我国高铁的发展未来进行了展望。
高铁即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使运营速率达到不小于每小时200公里的既有线,及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新建客运专线的所构成的铁路系统。当下我国高铁正处于如火如荼的高速发展时期, 伴着大量高速铁路的开通,高铁也成时下被关注的热门话题,那么我国高铁发展的来龙去脉到底如何?如此大规模的兴建高铁利弊如何?我国高铁的发展何去何从?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
㈠我国经济和人口的增长
近30多年来,我国GDP和城市人口猛增,城市扩建,城市群越来越密集,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交通运输需求急剧上升。是走美国的老路,即客运只发展高速公路和民航,铁路仅限于货运,还是要根据我国国情和绿色交通的原则,把轨道交通放在骨干的地位?
我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2009年,%,;到2020年,城镇化率预计达到60%左右,。城市化的发展,必将引起铁路客运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发达国家城镇化的进程表明,发展铁路交通是提高城镇化率的重要动力。
高速铁路以其高速、便捷的优势成为了发展的首选。国务院及时提出并及时修订的铁路网规划,正是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及社会迅猛发展的形势,考虑我国特点及长远方向,发展绿色交通,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战略决策,是十分正确的,非常及时的。
㈡我国铁路自身的拥堵
1997年-2007年,中国铁路历经了六次大提速,线路标准有显著提高,大部分干线时速达到160公里甚至200公里,可以说让我国铁路既有线的质量达到了顶峰,同时线路运力也达到了饱和。由于车厢的原因,大多数货车车厢限速80公里每小时,而客车可达到120-160公里每小时,动车组列车达到200公里每小时以上,客货共线的结果就是跑的慢的货车给跑的快的客车让道,过大的客货列车速度差成为既有线上的主要矛盾,由此导致了线路运力的饱和。
铁路线路的饱和,只能在既有铁路线路的基础上新修铁路,实现客货分离,减小一条铁路线上所有运行列车的速度差,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铁路的运输能力。
㈢与我国大面积的国土与庞大的人口数量相符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性国家,国土面积大,幅员辽阔,南北跨度达5200公里、东西跨度达5400公里,各大中型城市区域间、各省会城市区域间的平均距离基本处于300~1000公里之间,这种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发展运速快的轨道交通。从中国的实际国情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客运方面,城乡人口、区域间人员流动量大;货运方面,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能源诸如煤炭、矿产、农副业产品以及各种原材料等,需要长距离、大跨度地调度运输。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光是每年
“春运”的人数就超过美国、欧洲和非洲的人口总和,所以,汽车+高速公路可以解决美国的交通问题,但解决不了中国这个超大型国家的交通问题。
由此可见,中国选择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水运和航空为支撑的交通建设发展模式,把铁路交通建设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前位,大力发展高铁经济,是一种适应中国地理经济
中国的的高铁发展战略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