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爱情是一所永远也毕不了业的大学。爱情本身已经扑朔迷离,更何况每一个深陷其中的人都是闭着眼睛。所以即便是拿到证的一天,也不知那究竟是结局抑或只是另一个开始。爱情,不管回肠荡气还是平淡隽永,总需要十分的坚持,十分的呵护。
恋爱观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当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趋于成熟。他们渴望爱情,而且我国高校的条例、条规上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因此,大学生谈恋爱本是无庸质疑的。但是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有如下特点:
恋爱普遍与多样化
漫步校园我们会看到很多成双成对的大学生,似乎让我们觉得恋爱已经是大学中的一种时尚。有些学生是因为耐不住寂寞而找人谈恋爱的,有些是为了虚荣而谈恋爱的,更有甚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性需求,当然也不能排除他们是为了结婚而恋爱的。
恋爱的随意性
很多大学生在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择偶标准情况下仓促应对。更有甚者只是在好奇心、神秘感、性冲动等心理驱使下与异性出现恋情。
恋爱的公开化与浪漫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大都向往自由自主的生活,于是许多热恋中的大学生一扫传统的以含蓄、内在、深沉为美的形式,在众目睽睽之下,旁若无人地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大学生恋爱的浓重的浪漫色彩,遮蔽了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使恋爱缺少必要的现实基础。
恋爱的低成功率和脆弱性
由于大学生的经济地位,恋爱观及其外在的环境因素导致大学恋爱的脆弱与失败。大多数失恋的大学生面对失恋时,常常陷于失恋的焦虑、悲伤、痛苦、绝望的情绪中难以自拔,有的甚至滋生“寻机报复”和自杀的念头。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浅析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必要性。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两性意识在这个阶段表现明显,恋爱的形成完全是本能使然。另外,大学生在外求学,离开了自己日夜相对的父母
,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孤身一人难免产生不适感,心灵空虚这是新生的普遍心理反应,在这个时候很容易就会用恋爱的方式来排解孤独。因此,在这样的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恋爱观必然有其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偏离性。
.恋爱与责任的偏离。
恋爱是一种责任,需要两颗心共同承担。
.恋爱与道德的偏离。
恋爱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爱情应该是社会文明的象征,而不是将其低俗化。
.恋爱与婚姻、家庭的偏离。
恋爱是走在婚姻的路上,婚姻是恋爱的最好归宿。
有爱情没有婚姻是不幸的,有婚姻没有爱情是痛苦的
三、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对策
为了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学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教育:
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赋予,真正的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 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 充实人生, 促进成才的事业。
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道德观教育。
开设青春期综合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
,性道德、性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性修养。
。
4.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校园文明行为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恋爱观。要充分利用广播、图书报刊,
浅谈大学生恋爱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