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书”与“育人”.doc浅谈“教书”与“育人”
:G807 文献标识:A :1009-9328(2012)12-000-02
摘要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的培养应十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教师不但要“教书”,更要树立“育人”的观点。本文从《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出发,浅析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隐含的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教书育人思想品德教育
现今,全国各高职院校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行教学改革,其中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其重点。其目标就是将数十年来的社会本位观转变成学生本位观,追求以学生为本,即不单纯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生存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1]。在此过程中,育人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本人在《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贯穿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谈谈个人浅见。
《运动解剖学》课程是一门自然科学,历来都是体育院校的专业基础核心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为他们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及健身指导等工作进行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因此,我摒弃了传统的单纯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以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采取走出课堂,活学活用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鉴于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并听取了我系组织的“用人单位信息追踪调查座谈会”的若干意见和建议,《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思路,以及在课程教学中贯彻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方案应运而生。
一、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与专业培养目标,整合教学资源,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踏实进取的人生态度
我以社会体育专业为主线,以健身教练这一职业岗位为主流,拜访了长沙市各大健身俱乐部的专业人士,首先了解《运动解剖学》课程的知识点与技能在职场中的应用范围与侧重点。然后,按照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需求和专业技能要求,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与整合,施行“模块化”教学,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然后,精心设计好第一次课。在第一次课上,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健身房中不同年龄、性别、体质人群常见的健身实况,让学生了解本专业今后的从业方向。同时,专门邀请健身行业的专业人士,也是本院的优秀毕业生,到课堂现身说法,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他对《运动解剖学》课程知识在工作中运用的重要性与亲身感受,一方面唤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求真务实的人生观,鼓励学生树立学好本课程的信心,树立踏实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在模块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改变教师传统的课堂呆板讲授,期末单一闭卷考试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是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进行教学[2],每学完一个模块,都进行一次实践项目考核,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另外在课堂讲授环节中,也经常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辩论法等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换为学生。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全年级的《运动解剖学》学科知识竞赛,以知识抢答赛的形式进行,在激励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课程知识点也融会贯通了,
浅谈“教书”与“育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