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选读
第五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康德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的高贵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的正确道路。现在,许多人都为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但是,也有不少人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二·本节内容与重点
1·明确本课10则的含义,掌握重点的实虚词。
2·明确“义”的内涵,理解“义”与“富贵”“君子”“勇敢”的关系,并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中心是关于“义”的问题的探讨?
1· 一日克己复礼,( )
2·非礼勿视,( )非礼勿言,( )。。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4·举直措诸枉,( )。
5·夫仁者,( ),己欲达而达人
6·士不可以不弘毅,( )。
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 8·仁者安仁,( )。
复习检测
(克己复礼为仁)
天下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听,
非礼勿动
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
能使枉者直
己欲立而立人
任重而道远
有杀身以成仁
知者利仁
三·整体感知
熟读课文,处理好重点字词。
1)三名学生诵读10则内容。
2)学生完成p17页“基础自主学习”1--2小题。
再阅读全文,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本课是集中阐述“义”的相关问题。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义”有关的问题?试加以概述。
2·对10章节进行分类。
四·疏通文意,解读文本
明确:
1·义与富贵(利),义与君子,义与勇敢等问题。
2·10章节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义与富贵---1 3 4则;
二是义与君子(人格)---2 5 6 7 9则;
三是义与勇敢---8 10则
一、义和富贵
“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一次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次孔子说“仁者爱人”。把这两个定义联系起来,可以把孔子的意思理解成为:加强自身修养,恢复(保持或服从)礼的要求,在礼的原则内,真心地关心别人。“仁”是内心思想,“义”是符合“仁”的行为。在《论语》中,“仁”和“义”有时可以互通。“富贵”常被简称为“利”。“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
五·研讨分析,明确重点章节
1·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阅读下面3个章节,注意画线词与句子的含义:
【评析】
1·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