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学习柴河局小学教育心得体会
田炜
6月9日-10日我校在教育局朱局长和徐校长带领下去柴河局第一小学和第三小学参观学习,这两所学校展示出来的风貌和内涵让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现把本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做个汇报。
一、数学教学突出数学味。
1、数学是理性学科,有很强的思想性。
柴河一小的展示的《植树问题》通过“手指的间隔”“摆一摆小棒”“听钟声”的方式,三小的马雪梅展示的《加法交换律》通过词语游戏“听好—好听、说好—好说、学好--好学”以及学生的举例等渗透了“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得出理论性结论,让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发展。
2、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
学生看到题目之后,自主的提炼数学信息,排除无效信息,理清数学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分析、整合。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先明确,再动手学习。让学生经历猜测—思考—验证的过程,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3、教学步骤清晰、明朗。
一小的《植树问题》按照“预习汇报—自主探究—答疑解惑—学习反馈”的思路教学;三小的《加法交换律》按照“情境思考—归纳验证——质疑解惑—巩固运用”的思路教学,模式已深入课堂,深入师生的思想。
4、学生自主性强,生生互动。
特别是马雪梅展示的《加法交换律》课堂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解答,整个课堂探究氛围浓厚,打破了课堂的程式化。
5、语言表达条理清晰,用词准确。
数学要求逻辑清楚,语言严密。几节课中,教师语言严谨,条理清楚,特别是学生的表达,即使回答不正确也思路清晰,用词准确。“排除无效信息…..”“我们小组是这样认为的……”等语句充分显示出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训练有素,这是作秀所达不到的。
6、学习生活中数学。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灵活选取的都是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语文教学体现综合性。
1、“感”字突出,人文性强。
谢静老师的《月光曲》,多次引导学生体
田炜参观学习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