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过程与方法:
。
,并通过思维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思路获得知识,懂得空气也像其他物体-样,要占据空间。
2、难点:通过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乒乓球、塑料瓶、塑料杯、石块、漏斗、水瓶等。
2、学生准备:水槽、水、烧杯、、塑料杯、餐巾纸、吸管、剪刀、气球、塑料瓶、橡皮泥、白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老师这一瓶水要倒到这个空瓶中,大家帮助我想想办法怎样倒水才不会倒到外面来?(用漏斗……)
好,我们就用漏斗试一试,(教师演示)你发现什么现象?(水不能很好地倒进入瓶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你们猜猜看水为什么倒不进去了呢?[里面有空气]你看见了吗?[没有]那你怎么知道呢?这样吧,我们就用今天这节课一起来揭示其中的秘密,好吗?[好]。引出课题:了解空气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空间”、“占据”
这是倒水的瓶子,它里面空的部分就是瓶子的空间。而这个杯子里面空的部分叫做杯子的空间。
现在我把我水倒到这个杯子里,杯子的空间被水水给怎样了? [占了] 换句话说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如果老师把这个石块放进这个杯子里,你们猜,会有什么现象呢?[水会满出来]真的吗?
我们来试一试:(演示实验)我再加满水,再试一次:(演示实验)
汇报:你看到了什么?而且,将石块慢慢的放进杯子以后,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看来,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石块要占据空间,水就必须跑出来。(教师拿出去一个杯子给学生观察)
2、了解空气
(1)、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得物体占据了空间,那么,上课前我们猜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呢?
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想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水槽、水、塑料杯、餐巾纸、塑料袋、剪刀、气球、塑料瓶、乒乓球、吸管等器材,(师逐一摆出)现在,老师就请四个人一个小组,先讨论一下怎样充分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讨论完了就动手试一试。而且在实验中要注意对比,一个小朋友做的时候,其他的要仔细观察,然后轮流做一做。我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实验又多又好。
(2)、交流实验、形成共识
在刚才的实验中,老师发现每个小组设计的实验都各有不同,而且还都很捧呢! !现在那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设计呢?
1:你们是用什么器材来设计的?
2:是怎么做的?还有什么好的设计吗?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3:在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
3: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大家开动脑筋,积极配合,设计了各种的实验,老师觉得你们真是太出色了。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