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让“趣味”徜徉在童诗教学中.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让“趣味”徜徉在童诗教学中
【设计思路】
儿童诗歌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儿童化的语言营造出一个个生动的、具有儿童情趣的意境,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让儿童在具体可感的画面中感受诗情和诗美。所以,儿童诗的教学要体现一个“趣”字。
《风筝》是金波写的一篇儿童诗歌,全诗有四节。通过“闪光的尼龙丝”“倒挂的风筝”“不及格的试卷”等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贴近儿童生活、富有儿童情趣的境界,诗歌的意境也随风筝飘动。诗中带着孩子的童真和善良,透露出作者对孩子深切的关怀和爱护。读过之后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的表达形式也是比较新颖独特的,特别是括号里的内容,读起来让人浮想联翩,感觉特别亲切,好像朋友面对面交流,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情趣。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也是体现儿童情趣的关键所在。反复的语言更增添了诗歌语言的魅力,它用儿童的话语,好像在窃窃私语,感觉特别亲切,富有儿童的情趣。
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是朗读,以读促学是我设计教学的主要思路。学生通过反复自读基本能理解诗歌大意,在读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趣;读中悟情,领悟诗人主要表达的情感,并能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同时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诵读、理解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学习并运用反复的语言表达形式。
,运用反复的语言补写诗歌。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所表现的童真童趣,学习诗歌表现童真童趣的方法和反复的表达形式。
【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反复的语言补写诗歌。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聊风筝
,春天刚刚过去,我们来聊一聊,春天里大家在闲暇之余都做了些什么?
。二年级时我们学习过一首关于风筝的诗《春居》,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风筝也是大家喜欢的一项活动,在山东潍坊还有一个风筝节呢,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课件出示图片)
,承载着我们的欢乐!
一、诗题与诗人,了解诗人的情趣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童诗,希望大家能喜欢。(出示诗歌题目)
?(注意“风筝”的“筝”读轻声)
,他是个大诗人,他专门给小朋友写诗。他用能唱会说还能舞动的文字表达着对孩子的爱。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他,喜欢他的诗歌。今天,我希望你们也能从金波爷爷的诗里读出特别的
东西。
二、初读诗歌,感受朗读的趣味
。(去掉括号里的内容)
学习诗歌最重要的就是朗读,大家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怎样?
(1)指名读第一节,师生共同评价正音。
(2)特别是“尼龙丝”,这个词可不好读,“尼”是鼻音,“龙”是边音,大家一起读读这个词。
(3)指名读第二节,生生互动点评。
(4)提醒:这节诗中有两个字的读音

让“趣味”徜徉在童诗教学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