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因文而导\提高学生注意品质初探
摘要: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对于一节课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新课引入,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本节课需要讲述的课题,或是引起质疑,或是提高探究的欲望,或是承上启下,或是让学生听课热情高涨,精力集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品质,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新课引入; 注意品质;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46-001
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新课引入要精心设计,也有一些对新课引入的作用认识不足,或是轻描淡写,寥寥数语,或是热闹非凡,不着边际,与主题不相干。殊不知新课引入还有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品质。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不同类型的新课导入对于学生注意品质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情境导入
在教学《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时,教师不急于去交代写作背景,而是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进入诗歌如诗如画的意境,康桥的美便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勾画出来,再结合以往所学的离别诗句,只需一二句便能勾起学生心中的离愁别绪,更能与诗人的内心贴近起来。
导入:配舒缓的钢琴曲《安妮的仙境》。
师: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之情的呢?今天,我们来品鉴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情别绪。
反思:唯美舒缓的音乐,简短切题的导入,让学生既领略了古人无与伦比的诗情,又深深地进入了离别的情境。学生全情地投入,使得整个课堂情感氤氲,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兴趣导入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语文课如能巧妙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那么,该课的教学效率将事半功倍,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我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民间流传一句话:上有天堂——
生:下有苏杭。
师:苏、杭指的是?
生:苏州和杭州。
师:看来这苏、杭两州是个好地方,是人间的天堂。其中苏州园林更是一朵奇葩,是我国有名的园林——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还有那花草树木的相互映衬
……不论你站在哪个角度去观赏,呈现在眼前的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去苏州园林游览一次,去领略那里的风景之美,去体会苏州园林之美的真正内涵。(板书课题:苏州园林)
反思:苏州园林是我国著名的园林,学生早有耳闻,心向往之。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引发学生兴趣,激发起他们进一步探究苏州园林的欲望,根据以上前提设计导语,向学生简要介绍苏州园林在国内园林中的地位以及苏州园林“完美而不对称”的特点。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急着要“到苏州园林去游览、观赏”,在阅读时便会聚精会神,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三、背景导入
也有些文章——比如鲁迅先生的文章,写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之下,往往具有特定的含义。那么,我们就需要把介绍时代背景作为“导入”,让学生在“背景”下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下面是教学鲁
语文课堂中\因文而导\提高学生注意品质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