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三十年代中国文化论述中的法西斯妄想以及压抑.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三十年代中国文化论述中的法西斯妄想以及压抑﹕从几个文本征状谈起
作者:刘纪蕙
一、前言
二、中国三十年代之法西斯文本征状
1、极权政体与性压抑
2、集体召唤的法西斯文本征状:压抑与情欲转移
a、上海电影文本中的「战斗」修辞与情欲转移
b、郭沫若现象与浪漫唯心之乌托邦想象
3、妄想的征状:乌托邦新秩序、太阳神话、同性情欲,以及因压抑而生的妖魔化对象
三、法西斯论述之内在暴力与唯心浪漫倾向
1、中国三十年代文艺论述中的法西斯氛围
2、中国三十年代的法西斯组织与唯心主义文化运动
四、「正常模式」与「排除动作」内在连接的精神分析诠释
1、德国纳粹政权之下的文化清洁运动
2、赖希对于集体服从背后宗教式的神秘主义所提出的讨论
五、国家主义、现代化与法西斯冲动的形式美学问题

一、前言
中国现代文学里的现代主义文学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为何仅如昙花一现,迅速被写实主义遮盖压抑?这是我近年来持续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逐渐发展,形成目前我所聚焦的三十年代的论述形构之问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讨论三十年代之现代主义与当时集体论述之对话?中国三十年代与同时期在意大利发展的法西斯政权以及德国的纳粹政权为何有论述策略之同构型?此同构型与后来中国之文革十年以及台湾之戒严是否有内在之延续性?换句话说,一九四九年以后在中国与台湾分别发展出的高度国家主义与极权政体,是否在三十年代文艺论述模式与文学电影文本中,已经透露了其征兆?
提出这个问题的起点是我注意到:极权论述总是强调文艺的「正常」与「健康」模式
,并以此作为清除异己的基准。我们在中国的文革时期以及台湾的戒严时期可以清楚见到此种强调文艺的正常与健康的论述倾向。2 而这种强调「正常」与「健康」的论述模式最为典型而具体执行的例子,自然就是一九三○年代纳粹政权之下的第三帝国文艺政策与文化清洁运动,以及其所推出的「第三帝国艺术展」与「退化艺术展」。3我曾经在《变异之恶的必要:中国/台湾1931-1937》一文中讨论过,在中国与台湾极权政体展开之前,一九三○年代的文化论述场域中具有极权性格的国家主义与本土论述已经在各种文化文本中以物质与肉体的征状展现。4当时,我并没有深入探讨「为何」极权论述总是强调文艺的正常与健康模式,而仅呈现这些极权的物质征状「如何」发生,如何导致「变态意识」的相对位置的产生。此处,我则希望能够具体探讨此「为何」的问题。我要从一九三四年上海联华电影制片厂出产的《国风》与《大路》,以及郭沫若的诗作,开始讨论这几个文本中近法西斯式的组织集结动力与集体妄想征状,并讨论中国三十年代整体文化场域与此妄想征状相互镶嵌的内在法西斯冲动,然后对此文化现象提出结构性的诠释探讨,并且进入此法西斯冲动的形式美学问题。
我是个文学研究者,也是个文化研究者,我的学术训练告诉我:若要仔细探讨中国文化场域中所发展出的法西斯论述之征状以及内在冲动,我必须兼及同时期不同文类以及不同场域的文化文本的论述形构。因此,我除了必须先讨论当时文字文本所描绘出的内在图像模式,也需要分析视觉文本所呈现的观视位置与隐藏话语,以便辨识当时的文学与电影如何透露出类似的法西斯性格征状;我除了要对文学电影的论述场域进行讨论之外,还需要对当时交错并行的其它文化论述进行剖析;我除了要指出这些文化论述的形式征状之外,更须要对此交错论述的内在动力展开分析。因此,进入了此文议题的讨论过程中,我发现我不知不觉间找出了许多过去一向视之味如嚼蜡的史料文献、政治档案,例如三十年代的文艺论战、力行社与新生活运动,也阅读了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在欧洲所发展的检讨法西斯极权政体的论述,例如赖希(Wilhelm Reich)、马库色(Herbert Marcuse)、阿多诺(Theodor Adorno)、巴岱尔(e Bataille),重新阅读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对于群体心理以及妄想机制的讨论,并且进入对于法西斯形式美学讨论的研究,例如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桑塔(Susan Sontag)。这些论述虽然与中国文化环境相当遥远,但是对照阅读,却可以协助我们理解现代中国的文化场域中反复出现的法西斯冲动的起点以及形式问题。近年来,不少学者亦开始对此问题采取类似角度的检讨,包括德勒兹与瓜达里(Deleuze
& Guatarri)在《反依底帕斯》(Anti-Oedipus)一书中的讨论,拉库-拉巴斯(Lacoue-Labarthe)对于政治美学化的讨论,黑威特(Andrew Hewitt)(1993)的《法西斯式现代主义:美学、政治与前卫》(Fascist Modernism: Aesthetics, Politics, and the Avant-Garde),以及华人学者如周

三十年代中国文化论述中的法西斯妄想以及压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707730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