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国国债期限结构的国际比较研究.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国国债期限结构的国际比较研究
【摘要】国债的发行结构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国债市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未来国债的偿还安排,直接影响着国债的安全运行。因此,本文将从中国国债期限结构与种类和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国债政策较为成熟的国家进行对比,以期作为国债政策使用的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国债;期限结构;国际比较
一、国债期限结构的现状分析
目前,按偿还期限划分,中国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与长期国债三类。短期国债指发行期限在1年以内的品种,中期国债的偿还期限为1~10年,而长期国债的偿还期限均超过10年。从表上分析,目前我国债的期限结构的特征主要有三:一是短期债券占当年发行量比重随着国债余额管理方法的调整变化较大。在国债余额管理方法调整前的2004年和2005年该比重较低,%;%;%,由于2007年包含特别国债,比例过大。2009年至2011年中期国债基本保持稳定,增加了长期国债的发行。二是长期债券占当年发行量的比重有所提高,还发行了20年、30年和50年期限的债券。三是长期债券的期限也有了新的变化,结构处于多元化。上述变化表明,中国国债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应该讲,这是在过去的发行额管理方式下,为避免国债发行和还本数额的过快增加而采取的权宜之策。显然,这不利于国债金融功能的发挥和国债市场的深化。随着国债余额管理的实行,今后应注意结合财政收支状况,尽可能合理安排和调整国债结构。
表1 中国国债的期限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国债协会数据资料计算得出。
二、国债期限结构的国际比较
从表2中可以看出,g-10国家大多数国家试图将发行期限结构分布在四个区域内:短期(1年或1年以内)、中期(1~5)、长期(5~10年)、超长期(10年以上),具体见下表。由于近年来许多呈下降趋势,相应减少了期限种类并提高了平均发行规模。如从1992年开始,加拿大将固定利率付息债券的发行集中在四个关键时期限上(2、5、10、30)并相应提高了基准债券的发行规模。美国也相应停止了3年期债券的发行,以适应融资需求的减少。大多数国家通过定期对已存在的债券进行增发,以建立更大规模的基准。这些国家在基准债券发行方面,将一种或多种关键期限的心法债券作为基准,这些基准债券作为宏观经济指标被追踪或作为相关债券的定价参考。此外,发行规模中相当大的部分是被活跃的交易人如一级交易商所持有,从而确保了基准债券的流动性。
表2 各国国债市场的期限分布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
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联邦债券的期限结构里,短、中、长三者所占比重相差不大,其中中期债券比重稍高。在60年代,中短期债券比重提高,长期债券比重下降;短、中、长期债券比重拉开了距离,相应比重分别为38%、51%和11%。这一变化趋势增加了债券流动性,扩大了社会信用。70、80年代这种趋势继续增强,短期债券所占比重进一步升高到47%~49%,中长期债券比重有所下降,分别为42%和10%左右。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过度膨胀,经济进入滞胀状态。为了治理滞胀,联邦主管部门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大量收回短期债券,代之以中长期债券,如此逐渐消除了通货膨胀,滞胀现象得到控制。
三、国债期限结构的

我国国债期限结构的国际比较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