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李白的神仙诗.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李白的神仙诗
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秋冬之际,李白在齐州(治今济南)紫极宫(即老子庙)向北海高天师如贵道士学道,随后又请其为他传授道?。他有《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毕归北海》诗纪此事。不过,这道?是他先前专程去安陵(今河南鄢陵县)请道士盖寰事先造好,再交高如贵天师正式授予的。他又有《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临别留赠》诗一首纪其事。诗曰:
……
为我草真?,天人惭妙工。
七元洞豁落,八角辉星虹。
三灾荡璇玑,蛟龙翼微躬。
举手谢天地,虚无齐始终。
黄金献高堂,答荷难克允。
下笑世上事,沉魂北罗酆。
昔日万乘坟,今成一科蓬。
赠言若可重,实此轻华嵩。
诗歌传递出李白获捧盖寰为自己所制珍贵道?的喜悦心情,以为从此已获天神护佑而飞升在天,成道为仙。从诗中还可发现,盖寰为李白所造真?,应当就是能够消灾解厄而致长生不老、与天地齐寿的长生?。所以他欢欣鼓舞,喜不能禁,下笑世俗之人(包括人间君王)不谙死后万事皆空的道理。李长之先生在谈到李白崇道的原因时,有一段话可谓切中肯綮:
道教非常现世,非常功利,有浓厚的人间味,有浓厚的原始味。我说李白的体质是生命和生活,所以他之接受道教思想是当然的了。生活上的满足是功名富贵,因此李白走入游侠;生命上的满足只有长生不老,因此李白走入神仙。[1]
道教的源头之一是神仙传说和方仙道。最早的神仙家史料,保存在《史记?封禅书》中。那里面说,大约在战国中期,燕齐一带出现了一批神仙方士。他们宣传人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自由邀游于人世之外。燕国人宋毋忌、正伯侨、羡门子高等正是修仙得道的仙人。燕齐东临大海。海市蜃楼的幻影,又促使方士们编造出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的神话,说三神山上的宫殿都是用黄金、白银打造的,有白色的飞禽和走兽,住着许多仙人;更重要的是藏着一种吃了会不死的仙药……这就是所谓的仙话。
尽管燕齐方士们的“仙话”或称“神仙家言”荒诞不经,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因此丢掉了性命(或入海求仙遇难,或被君王迁怒处死),但是,却反映出上古人对永生的渴望与自我意识的觉醒。后来的道教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而接过“神仙家言”大张其辞,使之成为道教神仙传说的重要蓝本之一。正是有了这个蓝本,东晋道士葛洪才能在《抱朴子?对俗》里为人们描绘出一个集长生、享乐、尊贵于一体的美丽天堂,并代表道教喊出
“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抱朴子?黄白》)的冲天呼声,树立起道教把握自我、反抗死亡的人文主义的生命旗帜。

道教在上古中国人不死信仰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长生―神仙之道。这应该说是道教信仰的基础,或者说是最基本的信仰。如果不信仰神仙、神仙境界以及人可成仙并进入神仙的天地,那么也就是不承认创世主――“道”的浩然与无所不达,从而祈禳斋醮符?等等也就没有必要了;更为重要的是道教也便失去了立教的根基。所以,道教教义的核心就在于弘扬长生久视之道,就在于张扬得道成仙的理论,就在于宣扬人与仙界的联系。道教为此还引经据典,罗列出一大串长生不死的人――真人、神人、仙人。这些真人、神人、仙人――上自黄帝、老子,下至彭祖、八仙――原来都是凡人,尔后又都得道成仙(成为地仙、尸解仙一类),既可在天国里飘来飘去,又可在人世间自由往来,“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

李白的神仙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8-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