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研究
郭道安
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门诊,广东汕尾 516600
[摘要] 目的比较和分析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23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对照组患者12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0例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优于卡托普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mg氢氯噻嗪,如有必要,遵医嘱加量服用[4]。对照组患者给予卡托普利(国药准字号为H31022986)进行治疗,餐后服用, mg/次,3次/d,可遵医嘱适量增加剂量。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4周。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血压下降至正常范围(120/80 mmHg);有效:血压有明显下降,但是未达到正常范围;无效:血压无下降甚至升高。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23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对照组患者12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均未见异常。治疗过程中,观察组3例出现心悸、头晕、乏力,占10%。对照组出现10例踝部水肿、干咳和心理加快,%。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P= 3)。
3 讨论
作为一种独立疾病,原发性高血压有着自己的病因、发展及转归规律和临床表现[5]。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该病症可导致心、脑、肝、肾等脏器受累,以诱发心力衰竭、脑出血、肾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6]。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是降压达标,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总体危险。有研究表明,血压每上升20/10 mmHg,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有翻倍的可能;血压每降低20/10 mmHg,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可降低10%左右。相关研究结果表明,7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复合治疗方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该研究中,%,出现10例踝部水肿、干咳和心理加快,%,主要原因在于卡托普利是人工合成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与RAA系统,抑制RAA系统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醛固酮的分泌,减少水钠潴留。该药物对多种类型的高血压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并且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该药物作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使用过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