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经典智慧,开启教育良方
——谈谈班主任工作中严与爱的结合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更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班风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并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哪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运用经典智慧可以开启我们教育中的良方。
俗语云:“严师出高徒。”孟子也主张教师要严,他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该方的就方,该圆的就圆。《三字经》中有“教不严,师之惰”。“教不严,师之惰”指教育学生没有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失职了。学生毕竟是孩子,来校学习接受教育的,再优秀的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一个人的成才与否除了与父母关系重大外,,,,勤学苦练的精神,多数人自控力不多,,,生活习惯,,对学生的严,必须以爱为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论语》有曰:“仁者爱人。”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同情心,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师才能的血和肉,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淡无情的人。”可见,教育成功的奥秘之一,就是对受教育者无比深厚的爱。
有人说呀: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而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一份神圣的工作,因为我们是在爱着别人的孩子。而在神圣当中又有高尚之人,什么人配得上是高尚之人呢?他们不仅爱那些长得好看的、成绩好的,还爱那些长得丑的、成绩差的学生。这样的老师,他不仅是神圣,而且是神圣中的高尚之人。可以说是上乘之人。所以,只有把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的协调,从而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按照孔子"仁者爱人"的说法,仁的基本含义应该落实到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上面,具体地说,应该承认人的存在,尊重人的人格,具有明确的人化意识和行为。孔子"仁"的思想强调人伦义务,希望人人尽伦尽职。这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就应该努力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以"爱人"解释仁,作为仁德的根本标志,他不仅希望以"仁爱"精神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以"仁爱"原则来治国安邦。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做到仁、具有仁爱之心,上下、长幼、尊卑有序的礼治社会便不难实现了。
"教不严,师之惰"指教育学生没有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失职了一个人的成才与否除了与父母关系重大外,,,,勤学苦练的精神,多数人自控力不多,只好靠外力来控制.
谈谈班主任严与爱的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